美国留学DIY申请全攻略
虽然出国留学含有一些个人因素,但是对于出国的准备还是值得大家借鉴的。不过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以及能力侧重有所不同,我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人。希望大家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的选校也是一位美国交通在读博士的推荐,大多都是交通领域非常好的学校,而且考虑到了地理位置以及就业等各个因素,但也有那么几个是属于保底的,所及大家选校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
一、本科生申请硕士or博士?
1、 我申请的学校,硕博都有。我的想法很简单,并且我也希望之后申请美国的每一个同学,都要认认真真地考虑一个问题,是为了去美国能拿到奖学金而申请博士?还是因为自己真正的对这个领域有足够的兴趣且这个兴趣能一直让自己为之奋斗到离三十而立之年只有几步之遥时?
2、 我在选校的时候,自己的原则就是,只有在自己感兴趣领域内的好学校才值得自己奉献5+年的青春。但为了保住能一定去美国读书,我把保底的几个学校申了硕士。但最后的两个offer都是硕士的RA(Wisconsin申的是博士但是最后老师给的奖是硕士的),反倒是6个REJ都是名校的博士。
3、 所以我现在就有认真思考,并且希望之后的同学们认真思考,到底是不是博士=全额奖学金?硕士=自费?起码从我的自身经历来看,这是一个误区。希望同学们一定在认真思考过后,作出切合实际的人生规划,然后再为之努力和奋斗。
4、 这里说一下,有一些同学考虑到美国读博士,然后执教于国内或者国外的大学。这个原则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就拿同济来说,如果不是专业前二十学校毕业的博士,并且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该方向的成果(比如SCI论文、专利等),以及很好的人脉关系,回同济土木当老师是不太可行的。美国的情况其实也是如此,并且竞争同等激烈。如果对于博士生毕业找工作,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大的公司更乐于招生硕士毕业生,因为这样已经能足够满足他们的工作需要。请大家不要拍砖,我说的都是学长、在美国的朋友亲口告诉我的事实,但是一切都是事在人为。我始终相信,有多好的前途与未来,在于你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二、综合排名or专业排名?
1、 现在的排名真的很多。不过大家参考最多的还是US Newsweek的排名。2010的排名已经出来了,大家可以去看看。我个人偏向于专业排名为主,综合排名为辅,地理环境为指导的原则。对于毕业了想找工作的同学,那一定要去地理位置好,专业排名好,综合排名不差的地方。这样不论你在美国州内、州外找工作,还是回国找工作,学校认知度好,专业水平高,加上自己的个人能力,都不会失业。但对于想追求纯学术的同学,地理环境和综合排名就可以不考虑了。而且美国的大学不像中国,教育资源是分散的,很牛的导师和group都不一定在很牛的学校。建议大家在选校的时候根据自身情况,仔细忖度。
三、我可以转专业或学科方向么?
1、 答案是肯定的。我只拿我了解的几个专业举例。我本科是土木学院品疏饯懒道路方向的,大三第二学期前的课程与其他方向的同学都是一样的,只有到了大三下学期才开始接触到本方向的知识。我申请的是交通规划方向,但实际上我学过的该方向专业课只有2门,我的专业知识与交运学院交通工程的同学们没有任何可比性。但是在我申请的时候我发现,申请交通规划方向的同学来自各个领域,本科有是CS、EE、MATH、CIVIL等的。而在我面试的时候,教授关心的,不是我的本科方向,关心的是我的数学和计算机成绩。因为做交通规划方向,实际就是统计学和编程,偶尔会用到一些经济学原理。所以有转专业意向的同学,可以提前了解该方向的要求技能,提前做好准备。我的力学类课程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数学和计算机课程基本是全优,有一个良,再加上我有一些研究经历,虽然不是关于交通本身的,但也运用了数学和计算机的应用,所以申请交通规划方向的困难就减小了很多。我的力学不好,但成绩也都是以良为主,所以同学们还是不要太掉以轻心。而且我认为大学学习的过程,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培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但无论在哪里,这个过程的结果是以GPA为体现的,所以GPA也可以说是你学习能力的一个体现,还是很重要的。
四、什么时候套辞?
1、 我在09年8月份选校的时候进行了第一轮套辞。主要是针对自己感兴趣舌哆猢筢学校的program,给director写信询问几个问题,比如本科能不能直接慷嗅恨琐申请博士,2010年会不会招生国际学生,还有fund的情况,组里有没有哪个老师要招学生等等。简简单单几句话,其实对于选校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回信率极高,估计那时候教授都不是很忙,所以回信写的也挺多。之后根据选校,结合自己的兴趣,再有目的的去套个别教授,切记一个学校只能套一个,10个工作日不回信再套第二个。我之前套到了一个教授,一切都说的好好的,但最后还是把我给拒了。最后给的两个offer,ohio state的老师没有套过,是直接发信问我愿意不愿意做他RA的。Wisconsin的老师是我拿到AD以后发信去问的,最后争取了一个面试,4月15号顺利拿到RA OFFER的。所以我觉得套辞的意义重大与否完全取决于人品与运气。而且本科生的水平,教授们也很清楚,切记不要不懂装懂,东拼西凑自己不懂的学术概念,有百害而无一利。
2、 但对于本科做过研究的同学,并且研究方向和要套的教授很MATCH,建议多多尝试,告诉他自己的情况,最好就一两个关键的POINT展开讨论,这样都是很有利的。
3、 第二轮套辞就是申请提交之后,我没有去做,也不知道意义大不大。
4、 第三轮套辞就是拿到AD之后,我觉得这样套辞的成功率更高一些。而且一定要有目的性,第一次发信不要直接要RA,TA职位,可以先争取一个面试。我给Wisconsin老师发的第一封信就是希望她给我一个面试,而不是直接问她有没有RA职位。什么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一步登天的例子虽然有,但是不是每一次都会work。
五、面试的准备
1、 我面试过两次。一个是U Maryland一个教授,代表招生委员会对于promising applicants的一个冠冕堂皇面。问的问题都很general,就是兴趣,能力,性格,技能(数学和计算机)等。并没有针对个人的情况问一些细致的问题。之后一次就是录取我的教授,也是我未来的导师。她是代表她个人来面试我,所以她对于面试准备的问题也很充分,涉及了从我的性格到兴趣,能力到爱好,家乡到为什么去美国读书等等等……但关键的问题只有三个:我的能力,为什么对她的项目有兴趣,我的未来计划。但在面试最后,她告诉我,我缺乏相关的交通规划研究经验,她不确定我是否能一过去就胜任RA职位,现在的经济不景气,她招生也非常谨慎,像在赌注一样。但是她觉得我有很大的潜力,她会认真考虑。她在之后的来信中还提到,我的英语交流能力非常好,这也是她录取我的关键。所以希望同学们还是未雨绸缪,多多增加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我要说的也就这么多了,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飞跃之路上勇往直前!我坚信“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要努力了,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