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不师迹——浅谈画家李佩锦国画 万壑清风
1、如今我们的绘画不可能脱离开古人的窠臼,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便是古人的绘画已经达到了极致,只有在古人的基础上向上发挥,有些人试图改变,试图跳跃这都无可厚非,但毕竟这是我中华文化的一脉,如何创新也只有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发展才是,如果掺杂上西方绘画的元素,中不中洋不洋,这样的绘画作品不是不好,但却失去了中国画的根脉,所以李佩锦走的还是老路子,只是时代不同,出新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出新。佩锦首先关注的是如何学好古人的绘画精要,而不去想怎样的创新,这在她的作品《万壑清风》中就有明显的感觉。她是在传统中寻找出路的人,她试图改变现有人对传统的看法,不能丢弃传统,因为只有师古人,自己的绘画语言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李佩锦新品力作四尺竖幅国画山水画《万壑清风》“师古人”可分为两种:一是师古人之迹,学习各家各派的笔墨语言、枧患筋冬绘画技法、构图样式等,如皴法,所谓的皴法其实即是画家在长期观察、实践中,对山川神态面貌综合摄取和醇化后,用笔墨形态把山石纹理表现出来。如果我们对山水皴法已有较多的理性认识,再从大自然中加以理解和印证,往往能在画法上得以大彻大悟。还有一种就是师古人之心,通过对名家技法的研习,探索其为道之道,总结出其中蕴含的笔墨规律与文化内涵。前者专注于“技”,后者专注于“道”,由技进道,这是绘画学习中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当然,后者要比前者重要。毕竟师古人的目的也并不仅仅是学会某画家的某种技法——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棵树,又用怎样的方法刻画那块石头,而是怎样将我们从前辈那里学来的这些技巧用于自己的画作中,使自己表现出来的画面虽然有时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保留有某家某派的影子,但是整体看来又是自己的东西,不与他人同。
3、李佩锦的《万壑清风》虽然看似有某家的技巧,但总体来看,已经有了她自己的影子在其中,无论技巧无论构图皴法等等,都是佩锦自己的东西了。画家只有深入进去,能够潜心学习,就有可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李佩锦能够从中学到本领,这与她的勤奋好学有着关联,她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了,读书画画练字等不可一日荒废,她把时间分成几块来学习传统,为的就是能够运用到任何的创作中去,这是需要正能量的,也是需要心中那块不可攻破的堡垒,是心中的信仰,也是心中所触动的灵魂再现。艺术本就如此,如若不然,李佩锦又怎能创作出《万壑清风》这样的山水画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