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于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

2025-04-28 08:31:18

一、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个性习惯。而不是当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说我进步了",而家长却说"你得意什么,离好孩子的标准还差远了";或当孩子兴冲冲地说"我考了A级",而家长说"某某考了几个A"等。这样的回答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对做好孩子和考A级没了兴趣,缺乏信心。父母多说一句"你进步了"、"希望下次多考几个A",将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很好的效果。

二、增加孩子的成功体验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对比较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没有生活的磨砺,缺少韧性,往往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所抱的美好希望,而导致他们在自己心里建立失败者的自我形象。对那些自我形象不佳、学习困难的儿童,更要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

  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

  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因此,家长应该设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自己的孩子在早期经历中更多地体验成功。通过创立顺境,增加孩子对生活的积极美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在内心建立美好的自我形象,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信心。

  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三、激励和引导孩子

  强化自信的方法很多,抓住契机进行正面引导尤为重要。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信心百倍,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父母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比上次进步了”,“我们再试一次”等等。总之,父母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不要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当然,还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对能力较强的孩子予以奖励的同时可以巧妙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家长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因期望过高而又难以实现从而遭受心理挫折。

  父母应一方面教育孩子学好本领,掌握知识,为参加竞争打下好基础,积极准备参加竞争。另一方面应利用一切机会,如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体育比赛,画画比赛,知识竞赛,讲演会,小发明、小创造等,帮助孩子与同伴竞争,比试高低,这样既可以发现孩子的潜质也可以鼓励孩子做竞争的强者,以增强孩子的好胜心、必胜心,从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另外,年纪较小的儿童往往耐心不足,急于求成。还要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进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现象,做好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使孩子不能只期望成功,更不能有过高过快的成功预期。

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那种事事依赖、处处顾惜的孩子总是期待照顾,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父母可以营造较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孩子自己尝试和犯错;注意“君子动口不动手”似的指导,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少为孩子做不必要的帮助,每天给孩子简单的任务让他独立完成。成就感是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源泉,当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当然,也不能过分放纵,让孩子一切自行其是。家长必须懂得,儿童自己能做什么,不仅取决于他们的成熟程度,而且也取决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他们的适宜程度。因此,父母从日常生活入手,适宜地提出他们力所能及或稍克服困难就获得成功的要求,给予独立锻炼的机会,才能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真正的自信心。

六、加强挫折教育

  成功与挫折是完全相反的一对范畴。在孩子的早期经验中,“成功”固然有助于建立自信,但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失败,以使其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致因为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气馁。

  人生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甚至相比之下,逆境还可能更多一些。在早期的顺境中通过体验成功而培养起来的自信,并不一定能保证其经得起人生的种种考验而成为生活的强者。对于那些只能经历成功而不能承受失败的孩子来说,仅靠几次成功建立起来的自信心,难免不被以后的失败所冲垮。要使孩子将来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就不仅要让他们在人生之初体验成功,更要让他们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适度地承受挫折。持久顽强的自信心,是在挫折和失败中磨练出来的。

  家长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孩子“品味”失败,使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交织影响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丧失斗志,一蹶不振。只有那些能够不断超越和战胜自我,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