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乎是什么意思

2025-04-29 16:02:38

“不亦……乎”意思是:“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

这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

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

例如: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出自: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到了知识,再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

出自:战国韩非的《韩非子·五蠹》。

译文:他们在国内外呼应配合干坏事,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去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也是很危险吗?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出自:战国庄周《逍遥游》。

译文: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不亦。。乎是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文言文中的其他反问句式

1、何以……为

“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
作“为”的状语。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例如:

(1)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

出自:战国荀子的《荀子·议兵》。

译文:仁德的人对待人,遵循道义的人对待人,那又为何天下有起兵征伐之事?

(2)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要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

2、何……之有

“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何……之有”意思是“有何……”。

例如:

(1)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译文:孔子说:“虽然是简陋的地方,但只要君子在这里居住,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

出自:战国韩非的《韩非子·难二》。

译文: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