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于谦《北风吹》的详细赏析 多多益善 谢谢!
一、北风吹赏析:
北风呼啸吹动我庭前的柏树,但柏树坚定不移。柏树的节操是那样方正且自慎,即使历尽风雪也依旧坚韧。况且现在阳生春至气候渐渐适宜了,连闲花野草尚且郁郁葱葱,北风再吹又能奈我何?
北风任你呼啸吧,还能吹多久呢?
北风吹,能几时!该诗颂柏树,实际上是自励。以树喻人,明示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与乐观豁达的气度。勉励自己要像柏树一样不畏风暴冰霜,自持节操,经得起任何磨难。
铿锵有力,豪壮洒脱无比,磊落坦荡的大丈夫胸襟可昭日月
有人说于谦刚烈,眼里揉不得半点渣滓;有人说于谦清廉,抄家时一贫如洗;有人说于谦忠君,忠心耿耿矢志不移;还有人佩服于谦的将帅之才,京师保卫战大显神威……,总之不一而足。
但我以为,于谦的一生,与其以社稷为重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便是于谦的“节操棱棱还自持”了,其忧国忘身、为民请命、以江山社稷为重奋起保家卫国等等,无不围绕着这一“节操”的“自持”而转。
这首诗以北风中的柏树比拟坚贞的节操,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都应当不折不挠,始终自持节操。诗中以树喻人,明示诗人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与乐观豁达的精神。
全诗语言犀利而含蓄,感情热烈而鲜明,是一曲大义凛然的正气歌。
扩展资料
1、出处及原文,注释:
北风吹
于谦(明朝)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
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
风吹柏树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诗歌赞颂柏树,实际上是以此来勉励自己。北风喻恶势力。
本句以柏树的枝干坚挺,不怕严寒,生长得郁郁葱葱来比喻人的节操。自持:自守。棱棱:威严方正,形容节操的严峻。
这句谓历尽了冰霜侵袭的严冬,坚贞意志始终不移,何况阳春已至,光景将更加适宜。阳和:阳春和气,即春天的温暖。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形容茂盛。
北风吹,能几时:任你北风肆虐地吹吧,又能吹多久?暗含的意思是春天终究要到来。
2、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
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