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和狂躁生与死的交融

2025-04-06 09:22:42

1、莎士比亚:“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佛洛依德:“生与死的本能。”这两人的话,最能体现抑郁和狂躁症。根据我的经验和统计,抑郁症:文化程度高,内向型的人发生比较多。行为上体现为好安静,自伤自残,身体上长期体现为肥胖,胃病,癌症,首先是对自我的毁灭,其次会毁灭亲人,关系越是亲近,情感越是深厚的,越想最先毁灭。典型案例是抑郁症母亲掐死亲生儿,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常有杀害亲人的念头。狂躁症:文化程度低,外向型的人发生比较多。行为上体现为好运动,身体上长期体现为强壮,心脏病,高血压。首先是对外在的毁灭,关系越是疏远,情感越是低的,越想最先毁灭,这也是毫无征兆打陌生人的原因。为什么上面我没有把抑郁症和狂躁症的心理活动进行对比呢?我想这真是我要细细讲述的地方,也是我研究得来的一些浅显的经验,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个参考。抑郁症和狂躁症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是某一段时间内,其中一种占据主导地位,另一种是次要地位。抗抑郁药理目的是让中枢神经兴奋,情绪高涨,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减少去甲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回收,使突触后受体部位有效神经递质的浓度增高,浓度增高后,神经突触之间能传递大量的电子信息,形象的说,好比恋爱中两个人的情感交流突然增加,爆发,最后发生性关系。要知道,性关系能增加多巴胺,让情绪高涨。抗狂躁药理目的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镇静情绪。如锂制剂,锂盐可抑制脑内NA及DA的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NA浓度降低,而产生抗躁狂作用,同样形象的说,谈恋爱的两个人情感交流突然降低,达到冰点。任何事物都是不完美的,长期服药会怎么样呢?抗抑郁的药物长期服用,耐药性增高,不得不增加剂量,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自抑制状态转为躁狂兴奋状态,剂量大时尤易发生。神经突触之间的传递质浓度增高,电子信息传递持续增高,传递了过量的电子信息,大脑如同电脑CPU一样,同时间处理过量信息,引起CPU发烫,甚至烧毁。这个时候,抑郁症转为狂躁症,发生对外攻击。抗狂躁药的药物长期服用,耐药性增高,不得不增加剂量,最终导致锂盐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神经突触之间的电子信息传递减少到正常值以下,无法传递必要的,有效的电子信息,引发神经反应。这个时候,狂躁症转为抑郁症,发生对内攻击,如癫痫等神经症状的发作。最后用鲁迅的话来结尾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