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自学中医精华版(认识经络)

2025-04-13 04:29:49

1、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大多循行于深部。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大多循行于较浅的部位。它不仅是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对指导中医临床各科,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藏象学说、病因学说等基础理论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完整地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诊断和确定治法。

2、经络的作用:1、生理功能①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②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③调节功能平衡:比如针灸④感应传导作用:比如“得气”和“行气”现象2、阐释病理:正常生理状态下,经络具有运行气血和感应传导的作用,而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3、指导诊断: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络属脏腑,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此外,在经络循行的路线上,有些穴位是经气聚集之处,因此当某些穴位处有明显的压痛,或摸到有结节状、条索状的反应物,或出现某些局部皮肤的形态异常时,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如肺脏有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4、治疗预防:①针灸、按摩等治疗②药物治疗是以经络为渠道,经过经络的传递输送,才能使药物达到病所,发挥其治疗作用。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藁本等,能作为他药的向导,使药物更好发挥治疗作用。此外,当前被广泛用于临床的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也都是在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③临床上可以用调理经络的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明目等。

3、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筋肉、肢节和皮肤。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同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内的联系,并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和形体部位,以补正经之不足。此外,尚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屈伸运动的作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络脉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共I5条,其中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条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的主要功能是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浮络是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两者难以计数,遍布全身。人体中的经脉系统一张图可以完美的展示:

怎么自学中医精华版(认识经络)

4、附:①十二经脉命名:主要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主要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主要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主要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十二经脉分布于上、下肢的内外两侧,每个侧面都有三条经脉分布,这样,内侧属阴,一阴衍化为三阴,即太阴、少阴、厥阴;外侧属阳,一阳衍化为三阳,即阳明、太阳、少阳。如隶属于心,循行于上肢内侧的经脉称为手少阴心经,据此命名原则,其他十一条经脉分别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②奇经八脉命名:奇经八脉中每一条经脉的命名,则与它的运行和功能有关。督脉,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作用而得名。任脉,因其行胸腹正中,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能主胞胎,为人之妊养之本而得名。冲脉,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身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带脉,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阴阳跷脉,因其起于足根,与人的“跷健”善行有关,是人体举足步行的机要而得名。阴阳维脉,因其具有维系诸阳经、阴经的功用而得名③十二经别:十二经别的名称和十二正经有关,从某经别出的,就称为某经经别。④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就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的筋肉系统,故其命名依十二经脉而定。⑤十二皮部:就是体表皮肤按十二经脉分布部位的分区,其命名与十二经脉一致。⑥十五别络:十五别络,其命名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有关。“别”,有本经别走它经之意。以从经脉别出处的络穴名称来命名。手太阴之别络,名曰“列缺”;手少阴之别络,名曰“通里”;手厥阴之别络,名曰“内关”;手太阳之别络,名曰“支正”;手阳明之别络,名曰“偏历”;手少阳之别络,名曰“外关”;足太阳之别络,名曰“飞扬”;足少阳之别络,名曰“光明”;足阳明之别络,名曰“丰隆”;足太阴之别络,名曰“公孙”;足少阴之别络,名曰“大钟”;足厥阴之别络,名曰“蠡沟”;任脉之别络,名曰“鸠尾”(尾翳);督脉之别络,名曰“长强”。另有一支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怎么自学中医精华版(认识经络)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