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

2025-04-12 17:51:30

法律调研报告的应用比士嫣轶嗄较广泛,能够作为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参照资料,影响立法、执法和司法决策。目前很多学校都要求法律硕士毕业生(非法学变溘让了硕士毕业生)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写作毕业论文,如西南政法大学就是一个典型。一些本科院校也要求学生在日常科研、毕业论文等场合撰写调研报告。在公检法机关,撰写调研报告更是司空见惯的,应用场合非常之多。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话题是如何撰写法律类调研报告,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调研素材的选取

调研素材的选取即划定调研范围、选定调研主题。我们推荐朋友们针对国家最新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动态展开调研,而不宜调研一些人尽皆知或者过于粗线条的话题。例如,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情况如何,朋友们可以针对这一领域的一个小问题展开调研。诸如农民工权益保障之类大而虚的话题,应尽量回避。从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和司法机关实务论文写作的情况来看,也主要是法律实务项目调研。

二、调研报告的框架结构

调研报告的框架结构应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即首先要提出你准备分析什么课题,分析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随后要对你所提出的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最后应提出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对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总之,调研报告在写作结构上应明确、具体,必须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三、调研报告中的“述”、“论”关系

我们看到很多本科生同学做的调研报告,主要是在描述某一现象,甚至通篇在描述该现象,而没有对这种现象进行法理层面和法律实务层面的分析。这样的写作方法过于偏重“述”而忽略了“论”,不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调研报告的重心究竟是“述”还是“论”,应由作者所选取的视角和主题而定,并无固定方法。如有的作者需要对某法律现象的客观情况进行总结,其立足点是对该法律现象进行学理上的抽象,那么这种写法更多地倾向于“述”;也有的作者需要对法律实务中的某个小问题展开详尽的分析,并反思现有做法,对未来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那么这样的写法中应包含一定的论述成分,且论证过程对于论点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建议朋友们在法律调研报告的写作中做到“述”、“论”结合。其理由是,如果过于偏重描述,则调研报告缺乏学理性、思辨性,会出现发现了问题而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的弊病;如果过于注重论证,则会导致对客观现象描述不清,使调研报告异化为学术论文,而报告与论文显然在文体上是存在区别的,因此做到“述”“论”结合才是正确的。

总之,法律调研报告是对某客观法律现象进行描述、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作者观点进行论证的一种法律实务写作文体。大家在写作法律调研报告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证性,同时在理论层面也不宜偏废。祝愿大家写出优秀的法律调研报告。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