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什么
天人左佯抵盗合一的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提出者是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儒、道、释等诸家各有阐述。天指天空,也指天道,还指自然大道,道家道教所说的天,多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庄子所提出的,而《易经》更是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把人放在中心地位。
汉代著名大儒董仲舒把天人合一思想推向顶峰,发展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董仲舒就认为,天跟人一样,都具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天为主,人为副,人是天的副本或影子,会随着天的运行变化而变化。
后又得到宋明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成为影响传统中国社会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向的重要思想。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42
阅读量:73
阅读量:68
阅读量:32
阅读量: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