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可撤销有什么后果
日常生活中谈及交易问题,涉及最多的一个方面就是合同问题。合同是经各方当事人就各项条件达成一致意见以后,基于合意形成的一份协议书。另一方面,合同也是为了保证交易更好地履行所做的承诺书。但是,在现搏皋咬夼实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因违反当事人意志而形成的合同,这些合同甚至会导致当事人的利益受损。那么,出现这些情况时当事人能否主张撤销合同呢?撤销合同后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工具/原料
当事人
合同
可撤销事由
条件
1、如果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签约人对合同的内间恒溪痞容存在重大认识错误,并且这种错误导致该合同违背签约人的内心真意或者不能代表签约人内心真意,从而使得签约人不能实现签订合同的目的。此外,上述的“重大认识错误”还具有特定性,首先对于签约人来说,如果他知道实情就不会同意签订合同;另外,这种认识错误要达到一般理性人也不能接受的程度。符合上述条件时,即构成法律中所规定的“重大误解”情形,即出现重大认识错误的一方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有权要求撤销合同。
2、在合同签订前或者签订过程中,若一方当事人基于己方不正当目的,故意欺诈签约的其他当事人,使得其他当事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订立合同,并且其他当事人或者一般理性人如果知道真相会拒绝签约时。这种情况下属于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对于其他当事人来说,合同是违背其内心真意的,因此有权要求撤销。
3、如果在签约前或者签约过程中,因当事人某一方或者第三方为实现自己不正当利益,故意胁迫其他当事人签约,并且其他当事人因产生恐惧而被迫同意签约。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已经完全与他们的内心真意相违背,法律赋予其要求撤销合同的权利。
4、在签订合同时,如果此时某一方当事人已经因其他情况陷入穷苦、窘迫、受控制的境地,或者已经因意外事件失去判断事物的能力等情况,比如因急于治病卖房。此时,如果其他当事人乘机故意明显压低价格与其签订合同,这种情况违反了交易的公平、等价原则,属于法律中规定的“显失公平”的情形,受损害的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撤销合同。
5、一般来讲,撤销合同的权利仅能由受损害的一方当事人行使。比如,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由重大认识错误的当事人行使;在因欺诈、胁迫订立合同的情况下,由受害一方当事人行使等。从保证公平正义的角度而言,这些人相对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法律有必要优先保护。
6、另外,法律赋予的撤销权需要在一定的期限内行使才有效。从法律层面来说,可撤销类的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期间成为除斥期间,而且此类撤销权只能通过起诉或者申请仲泞枵脚蟥裁的方式形式,即单纯的发出通知不能撤销合同,区别于合同的法定解除权和约定解除权。通常来说,该类撤销权须在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实之后一年内行使,且最长不能超过自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超过期限则撤销权消灭。例外情形是重大误解的情况,该种情形撤销权的行使期间只有三个月。
7、上述可撤销类合同,为保护交易环境的稳定性,在签订后撤销前都是生效的。只有在撤销权人起诉或者申请仲裁后,并且要在拿到胜诉的生效判决或者裁定后,该类合同才能自始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