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步入监管时代,如何看清P2P的本质

2025-04-19 12:18:06

1、目前,市场上出现各种“宝宝”,声称没有风险而且收益很高,有的甚至还向投资者承诺:保收益还倒贴给钱。这种承诺是不能兑现的“承诺”,是一种误导性宣传,目的是引诱更多的投资者来购买“宝宝”,这是违背金融规定的,投资的定律是收益与风险并存,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越是高声喊叫“没有风险”,怕是风险越大,投资者一定要警惕。

互联网金融步入监管时代,如何看清P2P的本质

2、各种“宝宝”,它们的本质都在于货币基金的销售,比如余额宝是天弘基金的销售,实际上是支付宝的功能与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的销售结合充全煲镆起来,这里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支付系统,另一个是基金的销售,二者结合,养成了各种“宝宝”,而这些“宝宝”必须要满足两方面合规才是合法的,一是经营单位必须获得基金销售许可,监管会必须给予许可,方能经营;二是经营单位必要向客户说明基金不保本、不保收益、风险自担的原则,虽然说货币市场基金跌破面值的可能性较小,但这没有理由让经营单位向投资者保证投资可保本保收益,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明白,那些大声叫卖帮人稳赚的“宝宝”,一定是不靠谱的。

互联网金融步入监管时代,如何看清P2P的本质

3、P2P平台的本质上是沟通投融资的信息平台,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不挪用客户的资金,这区别于民间借贷;二是不对客户资金安全作出承诺,如果超出了信息平台的这两种特点,其性质就变了,变成了金融中介机构,而这类机构必须获得金融牌照,这也是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采取监管措施的根本点,投资者要看清P2P平台的这一本质,超出了其许可范围,投资其平台就会有风险。

互联网金融步入监管时代,如何看清P2P的本质

4、各种“宝宝”的经营是存在风险的,基本道理是T+0的赎回和基金资金运用的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宝宝”要保住收益,就必须投资在一定期限上的产品,但多数“宝宝”却承诺客户可以随时赎回,这就出现了一个期限上的矛盾,投出去是定期的,而却允许投进了的钱可以随时取走,显然,“宝宝”经营公司对流动性管理和流动性的承受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只有少数公司经过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准备才能满足这种要求,其他的就有风险,投资者必须警惕,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给你送“宝”。

互联网金融步入监管时代,如何看清P2P的本质

5、余额宝挂钩的基金90%以上投向了银行协议存款,表面上看,这似乎是造成社会资金成本的上升的原因,其实,这只是放大了协议存款本来存在的问题,如协议存款太多,存款利率太高,说到底这不是“宝宝”们带来的问题,本来,银行同业协议存款就存在,解决的办法不是逼着“宝宝”们降低“协议存款”,而是让银行间的短期金融融通证券化,发行大额银行间的存单,货币基金在一个市场上是平等的交易者,银行系统出现的问题需金融界统一解决,不能光是责罚“宝宝”们。

互联网金融步入监管时代,如何看清P2P的本质

6、目前中银协有一项拟出台要求执行的规定受争议,中银协要求严格执行1.1倍基准利率上限,如果按照中银协拟将“宝宝”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的规定,而一般性存款一年期定存利率仅有3%,这就意味着“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一年期存款收益最多只有3.3%(1.1倍上限),如此一来,去除货币基金的管理运营成本,“宝宝”收益远不如银行定存,这明显是对“宝宝”们的扼杀,传统商业银行把遇难的恶气发泄到“宝宝”上了,看来,只有依靠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宝宝”们才有出路了,迎来公平竞争是青睐“宝宝”们的民众所期盼的,商业银行的“利差剥削”何时结束?

互联网金融步入监管时代,如何看清P2P的本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