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1、当我们向先进国家学习他们的教育方式之时,今年突然又杀了一个回马枪。一个在国外的华裔妈妈‘虎妈’,开始说中国人严教的方式好,孩子考试成绩多么高,全球测试排名多么靠前,很多中国妈妈一下子又慌了神,这事该怎么办?到底还是按原来的自由、尊重、轻松的方式,还是要拿出更多中国传统的东西?
2、不要试图跨越孩子们正常的大脑发育期你知道吗?2岁之前的孩子,父母不应该过早地使用人类生成的音乐、图形、知觉模型包括语言刺激孩子,而应把孩子充分交还给大自然进行培育。7岁以前,孩子是完全右脑性智力,主要体现在直觉与想象力、视觉敏感力、独特的联想与感觉,所以该阶段千万不要过度刺激孩子的文字能力,直到他的左脑开始发育。7~11岁是孩子左脑智力发展阶段,包括抽象能力、推理、数理、线形分析、语言应用等。15岁以后,孩子会结合感性与理性两种学习方式,开始真正有目的和由自身动力决定的学习,这个时候孩子已经不需要学校与家长的敦促了。
3、孩子是源于自然的精灵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每个孩子从母体中新生也必然携带了全部自然的信息。在未被人类文化、语言、价值体系影响以前,孩子是以自然的知觉在感知外部世界。很多知觉的模型早就蕴含在生命体系中,孩子是在大自然信息引导下从生命内部唤起生命的智慧。家长要相信自然蕴含的智慧远胜于人类科学表达的智慧,所以让孩子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滋养正是提升孩子心智能力的最佳途径。 从对儿童的研究发展来看,儿童首先发展的是触觉,在胚胎里就开始发展,然后是嗅觉、视觉和听觉。为什么儿童要触摸?因为他的触觉发展是最快的,和孩子触摸也是交流。我们不要以为和孩子讲话就是交流,对2岁以前的孩子来讲,说话是最不能交流的,因为孩子的左脑还没有发展。
4、犯错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要 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烦恼,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1岁:吵夜,缠人;2岁:不好好吃饭,说话发音不清;3岁:乱拉屎尿,乱涂乱画;4岁:捣蛋,违逆,恶作剧;5岁:撒谎,欺负小孩子、小动物;6岁:闯祸,偷拿别人的东西,砸烂玻璃;7岁:多动,贪玩,不爱学习;8岁……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心灵像一个空白的录像带,需要对所有情绪(快乐、痛苦、悲伤、骄傲、自满、受挫、爱恨)作预演体验,留下适当的印痕,今后的日子里这些印痕是可利用的资源。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孩子通过“心理反刍”,找到较为合适的应对方法。像人体免疫系统的形成,1~3岁是一个最佳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要形成有效的免疫,肌体就要付出应激与发炎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