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一、信任与鼓励培养自信 对学生来说,批评是一种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孩子一旦受到了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行,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感,也就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要设法消除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信心继续学小去。
2、二、行动培养自信一节数学课上,一个小故事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兴趣:有个小女孩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她非常害怕去学校,害怕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害怕学不会,但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还是去了。在进校门前,她的爸爸轻轻对她说了一句话,而且她也按爸爸说的这句话做了。后来她的成绩非常优秀,而且还当了班长。同学们都非常想知道她的爸爸对她说了什么,她的爸爸对她说的这句话就是:“乖女儿,在上课时,只要老师提问,你一定要把你的手高高举起来。”这位家长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想要做什么,不能坐着不动,要行动起来,勇于亮出自己,这不但是学习的秘诀,也是做好任何一件事需要具备的精神。
3、 好的成绩的取得,不论是数学、英语还是语文或其他学科,都必须付出努力,付出与收获永远是成正比例的,尤其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它不像语文学傍闭渌幔习那样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像英语那样只要能读懂课文,背会单词,搞懂语法就能畅通无阻,数学知识和数感的积累必须靠学习者付出大量时间领悟数学学习方法,才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在最初对数学的新鲜和在老师的游戏活动等环节调动下产生的兴趣渐渐消失后,很多孩子便开始面临数学学习的瓶颈——基本概念、公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有些孩子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会妨碍以后的发展,同时也让数学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畏缩心理,究竟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是从此原地不动,还是行动起来,迎难而上呢?我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并请学生提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同学说:碰到不理解的地方时,多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作比较,看看有什么相通的地方;有的同学说:碰到不懂的地方,从自己身边的事物着手去理解······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学习,开阔了眼界,从学习的盲区中走了出来。
4、三、成功培养自信 中国有句古话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理学家的科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要达到一个目标,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勰皎略损感受,这种感受将调动自己努力的去达到下一个小目标。 其实,学习与马拉松比赛非常相似,在努力的过程中,里程标志对自己会是很大的激励。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看到努力的实际成果,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就有勇气去挑战下一个目标。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习信心的重要方法。老师的评价和表扬要针对学生进步的大小,要重视学生点滴的进步,而不要仅仅以分数和名次作为标准,尤其不要贬低学生的智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