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两岁孩子的麻烦事儿

2025-04-10 10:54:15

1、受到批评的时候嬉皮笑脸  “我的儿子两岁,在他不遵守规矩或者犯错误的时候,我想给他讲道理或者告诉他不能那么做,他总是嬉皮笑脸的,我该怎么办?”  专家解读:你的儿子正处于全面反抗阶段,他会拒绝父母的所有要求。他想感觉自己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把你的意愿放在眼里,也不忌惮你给他定下的规矩,只想着自己如意。他以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可以的,他甚至认为自己是全能的。  这种心理,在两岁左右的孩子中特别常见。在这个阶段,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妈妈。

解读 两岁孩子的麻烦事儿

2、  聪明父母这样做:首先,当孩子顶撞你、不尊重你的时候,他其实在期待你的反应。此时的关键在于让他知道他不该这样对父母讲话,爸爸、妈妈很不喜欢他这个样子。同时要告诉他怎样准确地表达心情,正确地说出他生气的原因。  比如说:“妈妈,我不要那么做。”当然,如果遇上不开心的情况,孩子有可能不会这么平静地表达,而是用另一种说话方式。告诉他,不要大喊着说:“我讨厌你!”应该说:“你要我这么做,我很不喜欢!”

解读 两岁孩子的麻烦事儿

3、突然退步到了婴儿状态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快3岁的儿子各方面都有所退步。他走路比以前更容易跌跌撞撞的,说话也喜欢哼哼唧唧的,吃东西时要吃磨成泥的食物,行为举止都像个伢漓袱蕾婴儿。这是怎么回事?”  专家解读:发育正常的孩子,有时没有什么明显的原因,会做出像婴儿一样的举止,这种情况多发生在3岁左右或更大一点儿的孩子身上。原本一切都很好,直到有一天要去上学,或搬了一次家,或者家里添了个弟弟、妹妹,孩子就开始学小婴儿讲话了,或者吵着要用奶嘴,要穿纸尿裤。这种倒退的现象在儿童发育的过程中很正常,爸爸、妈妈不必过度担心。  面对各种变化时,孩子会担心、害怕,而退步就是与之适应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这和汽车爬坡的道理是一样的,要先换挡,这样才能产生必要的冲力。孩子也是一样,他先退回到以前经历过的状态,找回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更好地起步。

解读 两岁孩子的麻烦事儿

4、因为孩子认为,在父母眼中,他已经是士候眨塄大人了,得到的宠爱和关注就会比以前少。不如这样告诉孩子:“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可以骑自行车了。”或“现在,你要像邗锒凳审个大孩子那样自己下楼梯哦。”  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他不肯听  “我家宝宝是不折不扣的调皮大王,天不怕地不怕,很喜欢冒险。虽然每次我都提醒他有危险:‘当心,你会弄伤自己的。’但他总是当耳边风。怎样才能让他增强危险意识呢?”  专家解读:当看到孩子在楼梯旁玩耍,或者踩在椅子上摇摇晃晃地够高处的东西的时候,哪个家长不想警告这很危险?“爸爸、妈妈不想让孩子经历不好的事情,不想让孩子以身涉险,这点我们从不怀疑。如果眼前有危险逼近,怎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向危险飞奔过去?必须不遗余力地阻止危险的发生!但如果孩子经历过一些危险程度不高的突发状况,身边又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他反而能早日独立起来。  聪明父母这样做:爸爸、妈妈看到孩子面临危险,会向孩子发出预警,但是说话的方式值得考虑,用富有创造力的语句提醒孩子会更有成效。一般情况下,可以试着这样提醒孩子:“当心,你有可能掉下来。”“当心,你有可能割到自己。”

解读 两岁孩子的麻烦事儿

5、 “你会”和“你有可能”听起来意思相仿,实际有着微妙的差别。对孩子说“你会……”孩子会认为,“明明是我在做事,我自己都还不知道将来如何呢,可大人已经知道结果了。”这样的话,孩子没有选择余地,失去了新鲜感和好奇心。

解读 两岁孩子的麻烦事儿

6、当我们说“你有可能……”时,则暗示着孩子还有机会选择,是选择提高警惕还是鲁莽行事。父母言语中流露出的这种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才会真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受孩子欢迎。他会觉得自己的举动和意图能被父母理解,也注意到父母是在提醒自己。  这样,他就能在一意孤行和更加小心之间自由选择。只要没有太大的危险,就放手让孩子去试,这样有朝一日他才能真正学会趋利避害。  当他靠自己的努力和你的鼓励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会非常自豪。如果你在孩子的人生路上设置了太多的提示和路标,对他看得太严,他创新的乐趣就少了很多。

解读 两岁孩子的麻烦事儿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