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由来

2025-04-10 22:23:37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卧诙缙溽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醐蛑臀谁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

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 ,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汉服的由来

扩展资料: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贵族和平民纷纷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

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正如胡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中国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

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

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酋长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

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公元1645年,满清入关后,为了毁灭汉族的民族意志,在攻占江南时立即下达“剃发易服令”,1645年农历6月15日,颁布剃发令,严令汉族人民剃发。

随即在农历7月9日,下令“衣冠悉遵本朝制度”,严令在几个月内毁弃汉族服饰,改穿满族服装,违令者斩,绵延了4千余年的汉服文化在满清政府的残酷暴力的政令下突然消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服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