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构式课堂

2025-03-30 08:33:15

一、“建构式课堂”的惯栲狠疲理念

1、“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推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延续。

2、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不变。

二、“建构式课堂”的定义

1、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

2、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在互动交流中共享,在教师点拨中明晰疑惑与知识结构,在迁移应用中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在选择性学习中发展个性特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三、“建构式课堂”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

2、“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诸因素的首要位置,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

3、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三项具体要求: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这“三个注重”恰恰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四、“建构式课堂”的内涵要求

1、民主与平等:师生关系民主、教学问题民主、问题解决民主,教学评价民主等。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学生,让课堂成为平等的生命体的对话和共同生长、成长的场所。

2、自然与和谐:发乎生态学原理,借鉴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谐共振与发展,共存共荣,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自主与合作:“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永远追求。自主与合作是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理念的关键要求。

什么是建构式课堂

扩展资料:

课堂上教师的注意事项:

1、禁止粗言秽语,牢骚抱怨。课堂上,应该充满积极的正能量。

2、禁止重复啰嗦,有口头禅。否则会让学生感到课堂很无趣。

3、禁止讽刺刻薄,盛气凌人。尖酸刻薄的言语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4、给学生一定的放松时间,一定的余地,尊重学生。

5、不要请求学生回答问题,如果他回答不上,可以适当引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万余家庭参与生态课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课堂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