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师资格面试:《陋室铭》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结合注释简单叙述文章大意,并可简述出通过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如何体现了作者高雅的风度和两袖清风的情怀。【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自主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可提高对文言文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学生可结合注释简单叙述文章大意,并可简述出通过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如何体现了作者高雅的风度和两袖清风的情怀。
3、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首先,老师会用多驼帚讧镖媒体出示一些图片,图片的内容是经过个性化订制装修的糜卣吨还房间,面积虽小,可利用空间却很大,并且气氛上能体现出主人性格上明显的特点。然后提问同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偏爱个性化订制的装修?如果你想重新布置你的房间,你是想布置成学校寝室那样千篇一律的,还是想要那种带有你自己特点的样子?”经过师生互动,得出结论:个性化订制就是让房间的布置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然后老师继续发问:“那1000多年前人们的房子是不是也体现了个性呢?”并由此导入新课文。2.介绍“铭”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明确:“铭”是一种应用文。(二)结合注释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互相讨论含义。然后每小组出一位代表简述文章大意。2.收集每小组在理解上的难点,并集中解释。(三)抓住关键字,逐一理解,再通篇分层理解1.在上课过程中维持上一环节中的分组,在思考老师问题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要分享看法和结果,对于不同之处要彼此讨论,这样才能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打开思路,立体地了解作者的思维。2.老师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从意义上有何作用?从写作手法上看有何特点?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发言,老师总结出:(1)从意义上讲,此两句有开题作用,通过对山和水的说明展示了一个观点:事物的外部形态并不是以程度深取胜,而是在看有没有让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文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房间面积是否大或者装饰是否华丽,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房间的主人有高尚的品德,“陋室”也体现了主人性情的特点。(2)从写作手法上看,此两句采用“对偶”,“山”对“水”,均是将地貌类型;“高”对“深”,都是在讲程度高;“仙”对“龙”,均是具有神力的虚幻存在,“名”对“灵”,均是名词动用形容状态,同时押韵。3.老师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发言,老师总结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开题句的意蕴,点出全文中心;同时引起下文,作者通过描写不同的方面,体现了作者性格的特点。4.老师提问:本文描写了“陋室”的哪些方面?体现了主人性格上的哪些特点?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发言,老师总结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内敛、沉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访客——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消闲方式——爱好广泛,学识渊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感觉——好静,好自由5.老师提问:本文的写作结构是怎样的?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发言,老师总结出:总——分——总:先总述房间面积是否大或者装饰是否华丽,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房间的主人有高尚的品德。然后分别说明了房间的不同方面的特点,以及体现了作者何种性情,最后通过例证得出结论:房间的主人追求高雅,情怀淡泊,在看起来不大的地方可怡然自得,那房间就没有简陋之处。(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1.依照第一个问题中老师对于“对偶”的介绍,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其它对偶之处。2.对比阅读《项脊轩志》,独立思考此文中的“项脊轩”的特点,以及是否体现出作者的性情或人格?结合本文写作思路,整理归纳,并在课后写一篇《项脊轩志》读后感。要求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