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如何断代和辨伪

2025-04-22 05:42:55

1、观察或测定玉料。如红山文化玉器惯用属于辽宁省宽甸县的“老岫岩玉”,或岫简不宫阼岩县的“岫岩玉”(两者皆为岫岩玉,前者的硬度较孕驷巴墟高,后者较低);良渚文化玉料在十多年前不知其性质和产地,今据调查,是惯用产于江苏省溧阳小梅岭一带的矿石(有人测定为闪石的一种);陕西龙山时代客省庄文化玉料,用一种产于甘肃的透闪石,另一种偏黑者似产于甘肃省祁连山的祁连玉;台湾卑南文化玉料是产自花莲县的岫玉等。商至春秋时期使用的玉料,原则上前面提到的玉料大多仍采用,增加者有硬度较高的“独山玉”、“密玉”和新疆地区的“软玉”(又称昆仑玉或和田玉)。战国以后,主要的玉料是“昆仑山系玉”,几乎占了90%。而其他玉料则降为次玉或不用它作器。及至唐代始,除个别王朝及伪造玉器用料较杂外,几乎都是用“软玉”。其中伪造之玉器,早期也有用“软玉”的,及最近几十年间伪造玉器兴盛期之用料,多用岫玉(蛇纹石)或“独山玉”。凡此可知,人们若能了解或熟悉上述情况,辨识玉器的能力会提高很快的。

2、观察玉器颜色。玉料因地质变化,在离开原产地之后第二次形成之色,原因较复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经长期的地质变化和雨水冲刷、土壤和气候环境影响等,结果有的大块的山料玉离开其原产地并冲裂为若干块籽料,原附于其上石性较强的绺纹多被自然清除无存,有的又在其表面重新形成与玉料原色不同的皮色,或黄、或褐、或红不一。凡有此色者,一般质优价高。在若干个王朝中,如汉魏、宋辽和清乾隆三个时期惯于保留玉器的表面,别有一番古色古雅之美。作伪者若不留心,随便利用,必被人识破天机。

3、观察玉器的品种。中国古玉器种类繁多,计有百余种,其用途也完全不同。要注意的是,器物品种出现的年代是否与当时选用的玉料的情况统一。如汉代才有的玉刚卯,若与当时用料枷讹般身相符,原则上应是用新疆昆仑山产玉料,若发现它用蛇纹石或其他不好找的玉料制成,首先想到的是有作伪的可能。又如红山文化才有的马蹄形器,应是用辽宁省岫岩县一带的老岫岩玉制作,如果是用昆仑山或其他地方文化才有的玉料制作,就可能是赝品。以此类推,往往会把那些品种、用途和选用玉料之间相互矛盾的伪玉器识别出来。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