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简简单单教好语文
1、第一,扑朔迷离的课程定性。人们对语文学科有着形形色色的“定性”:实践性、社会性、时代性、模襦锔雨拖糊性、言语性、语言性、文学性……最后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标做出恕煨乌溪权威性结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才为这场“性骚扰”画上了句号。第二,不可捉摸的语文素养。语文老师应该很了解什么叫语文素养,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当中,这一概念却很不可琢磨。第三,某些名师的负面示范。现在好多新生代名师到处上课,其中有些华而不实的课完全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意,起到了负面示范作用。
2、语文学科的定向需明白、清晰。拳婊招稹语文学科只需按照语文教学本身的规律来教。中小学设置语文课是为了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教育。民族语是民垮墟普免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教育是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因此,从根本上说,语文课就是民族语教育课,语言(民族语)的教和学自然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课上为什么要阅读一篇篇课文?就因为这些被选入课文的文本,是运用民族语的典范;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揣摩、品味,进而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决定了语文课“教什么”和“怎样教”。
3、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凡与语文无关的素养就不应进入“语文素养”的范畴,比如思想品德修养、爱国主义等。
4、“语文素养”的内涵和边界包括:对民族语的情感态度;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语文知识;文学审美趣味和能力;文化视野。这五个方面,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五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是基础;阅读能力又是核心的核心、基础的基础。至于此人是不是爱国、品德修养如何,显然不在语文素养的范围之内。有的人爱国,思想、品德修养很好,可语文素养很差,反之亦然。总之,语文素养就是人在语文方面的素养,所有非语文的素养都不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做出基本的判断。
5、根据语文学科规律,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课主要是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实实在在教学生阅读、写作和听说;第二件事,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文化、人文内容的熏陶感染,使语文教学真正发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