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台湾茶,教你如何品台湾茶
品茶基本功在于懂得茶有色、香、味,每一环节表现的特色背后都牵动了茶叶的生长情境,以及天、地、人等因素的影响,而更精彩的趣味就在其间。
当我看到西方葡萄酒有规制的酒标,清楚标出产地,有详实的产品纪录,配上客观的品鉴信息,不免思考着中国茶的无限发展空间。
拿中国茶与西方葡萄酒比拟,她们在生产过程中要面临的变动因素相近,但葡萄酒在开瓶后,杯器与酒的关系一目了然;但中国茶需透过冲泡技巧,才能展现曼妙滋味,而在冲泡间就有太多的趣味与变因值得深讨。
这也是我对茶执迷不悔的原因。如何拿捏泡茶的时间与每一个动作环节,是我一次次与茶美丽而永不厌倦的邂逅。
色香味三部曲
色——茶汤的颜色
如何好色而知味?从茶汤色的透明清晰度,即可知茶农制茶的功夫。
中国茶按茶色分成的六大茶类,每一种茶皆受产区、制法、焙火、储放后发酵等多元因素影响,而呈现不同色相的茶汤。如何「茶」言观色呢?我归纳出:正色的明亮,就是好茶!
香——闻香
茶的迷人,茶的深情,泰半来自茶香。先不理会茶香的化学成分,先问问自己:除了会说茶很香,还会用哪些词来形容茶的香?
那么最基本的闻香是,提杯到鼻前,左右三遍,也可以先初闻,再深闻吸茶气入鼻。高雅的茶叶品种,香气清雅,纯正鲜美,或以幽兰清菊之香扑鼻,或以醒脑令人耳聪目明!
闻香可分杯面香、杯底香与冷香。杯面香即茶汤在杯中初闻的香;等到了品饮后,留在杯底的香味又称杯底香,两者互异。我品岩茶,闻她的冷香,就像空谷幽兰,沁人心脾!
味——味韵缠绵
啜一口茶,滋味微苦要会转甘,甘味入牙缝,穿过齿颊,朝喉口滑近,这时茶汤的甘味如涌泉,或由牙缝穿透嘴里的味蕾,正展开舒缓的身子迎接泉涌的来临!
事实上,好茶一入口,便知有没有:有的是开始一段茶与味蕾的缠绵共舞,有的是齿舌构连的故事!
回韵,是对茶汤入口的礼赞。然,回韵就存在甘苦一线间,能由苦转甘必属佳品;反之,由甘转苦必是劣品。
初学者,得细细辨甘苦味,才能体会:苦得有理,才是好茶。要是苦味残留在舌根久久不去,便是劣质茶。
回甘叫她「回韵」,好茶的回甘可以让人通体盈泰、行气周天。这不正是古人说的茶通仙灵,但有妙现!
初入门者觉得香味易辨,韵味却难体会,原因是平日饮食习惯已让味蕾「睡着了」,或者是吃太多味精,或者是受烟酒刺激,我建议调整饮食口味逐渐清淡,少吃人工化学调味料,才能找回敏锐的感官本能!
同时我也用吃水果的味觉经验做比喻,来教你怎么找出自己喜欢的品茶口感。
找出你的品茶口感
一般消费者在寻找茶的口感,总会有所谓的第一印象,就是看茶汤的颜色,以为颜色深的茶口感较重,基本上这样的方法没错;但是购买时你可能无法单一从茶汤颜色去判断自己喜欢的口味,而茶商会有一套既定的说法:轻发酵的包种茶象是少女般的清香,适合年轻人喝;中发酵的乌龙茶有若成熟婉约的妇人,适合中年人品用;重发酵的普洱茶好似沉稳的男士,适合上年纪的人品赏。其实这样的分法实在不贴心。口味是主观的,当你面对茶汤,应该是根据你平日的饮食习惯,作为选茶标准。
口味重的人,不一定要喝茶汤颜色深的茶;口味清淡的人,也可以敞开心扉,尝试焙火口味。然而,到底要如何了解自己的口感倾向呢?我用你平时熟悉的水果,将她们的口感和茶叶口感做一类比供你参考。
绿茶
绿茶的口感以碧螺春为例,她的香味充满水蜜桃般的清雅甜滋,韵味细致悠远,是心思细腻的你想解闷时的最佳良伴。绿茶中的龙井名副其实,有着青翠江南风的明媚,像奇异果的翠绿果肉,发散着新鲜的草香,韵味如彩虹般稍纵即逝。心情烦躁火气大,一口龙井为你消消气,带走一切的烦嚣。
白茶
白茶中的白毫银针通体绒毛银光,带着宁静气息,热茶亦可消暑,好似夏日解暑最佳水果——小玉西瓜。细嫩的肉体发散着纯净的幽香!提供喜欢思考动脑的人一个灵感补给站。
黄茶
黄茶中的黄山毛峰的碧绿茶汤中,透闪着微黄的汤色,像香蕉在青皮赚黄皮时的口感,微涩中带着甜美,她的香像极成熟香蕉的蜜糖味,是适合热恋中的情侣互诉情衷的爱情汤汁。
青茶
青茶中的包种茶带着花一般的撩人姿态,就象是通体火红的草莓,令人垂涎。或许你是冲动而积极的人,必定能与包种茶产生共鸣:她的香气清晰,茶汤干脆利落,反映年轻活力与无限憧憬。
青茶中的金萱虽然是新品种,却以她的香气勇夺群伦,就像台湾的牛奶芭乐,在水果与茶的滋味里,让你喝得到牛奶的醇厚浓郁以及她的枝头青翠,适合处事明快的人,正是面临挑战时的一杯活水。
青茶中的冻顶乌龙有极浓的蜜苹果香味,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甜蜜钻营品饮者的味蕾,象是你永远带着笑容努力生活,总是让人心旷神怡,很想跟她相处,在台湾与日本是超人气茶叶商品。
青茶中的阿里山乌龙茶有着独特山头气,如同原本被认为淡雅的莲雾,竟有一身的细致韵味与清香,博得「黑珍珠」的美名。
青茶中的「白鸡冠」来自中国武夷山,象是满脸皱皮的美浓瓜,却有令人惊艳的内涵,教人如何不想她?白鸡冠粗糙的外观,象是实力派高手,深藏不漏,但一出手便惊动武林,让味蕾骚动起来。
青茶中的安溪铁观音是烘焙出来的,好似新鲜蜜枣,有着浓烈的韵味,更令人讶异的是:安溪铁观音的底蕴和蜜枣相互应和着一种甜蜜关系,适合温文儒雅的新好男人。
青茶中的木栅铁观音以炭焙成为最大特质,容易让人想起褐色外皮的龙眼,总是带着木头与火共舞的景象,令人回味无穷,爱旅游冒险的你,带着家乡的火与木,陪伴着异乡人咀嚼乡愁。
普洱茶
普洱茶的青饼很漾,茶汤洋溢着跳跃的青春活力,就像波罗蜜的果肉甜而不腻,每一口都是新鲜的开始,就像永不妥协的你在这瞬间万变的情境中,总是怀抱着无限的希望迎接明天。青饼独有的阳光滋味就像波罗蜜金黄的果肉,闪耀着不是梦的未来。
普洱茶的熟饼以她的陈年醇厚带着独有的酸味,就像熟透的凤梨,只要看到她就口齿生津,这也是一种品饮的新境地:由苦转甘、由酸转甜,不正是凤梨酸在嘴里、甜在心里,适合害羞腼腆的你,藉着她吐诉不为人知的心声。
哪一种口味适合你?我建议先从熟悉的茶喝起,过了一段时间再转变口味,不要自我设限,每一种都试试看,才能当个聪明消费者!多彩多姿的品饮口味,搭配适宜的料理或是点心,为你的味蕾带来更多生活的惊喜,创造品饮新风潮才开始呢!
为茶加分的茶点搭配
喝茶配茶点,会不会影响喝茶的滋味?我要说明:搭配得宜是加分,搭配不妥尽失饮茶滋味,反而空留一团混乱口感。一般而言,品茶品的是茶的滋味,并不涉及其他佐餐与搭配甜点的问题。
哪一种茶点适合配上哪一种茶?我的经验是:你高兴就好。但并不是任我行,譬如说:用鱿鱼丝、扁鱼干、牛肉干配茶,是一般茶艺馆所说与茶的绝配;但我认为这是糟糕的搭配。这类小点的底蕴都带有腥味,通常添加许多人香味与甘味,会将舌头绑得死死地,尝不出纯天然的茶汤真味。
那么,哪些食物是品茗良伴?我建议:自然晒干的干果,例如无花果、核果、松子,选择没有添加任何人工调味料的产品较佳。花生也是常见的茶点,但花生的种类与口感多样,例如蒜泥花生、五香花生、果糖花生等,这种加料加味的花生也不宜配茶。反倒是水煮的花生,或者是盐炒的花生更适合。除了鱿鱼丝之外,蜜饯、糕饼类也不适合配茶,主要也是人工添加物造成的问题。
甜食与茶的搭配
甜食与茶的刻板印象,造成一般人吃到很甜的点心时,马上想要用茶解腻;而日本茶道中用来搭配的和果子,也加深这样的刻板印象。我的日本学生说:羊羹太甜了,没有配上茶就不好吃。若配了绿茶就能融合在一起,产生另外一种全新所谓味道。
事实上,日本茶道中的抹茶是不发酵的绿茶,绿茶的儿茶素在六大茶类中含量最高,会促进肠胃蠕动,要是光喝绿茶而不配甜点,容易对肠胃造成冲击。但对品饮中发酵茶的人而言,搭配过甜的茶点会掩盖茶香。
华人地区常见品饮绿茶中的煎茶,例如龙井、碧螺春等。她的刺激性没有抹茶那么强。再搭配甜点上,是可以选择带有甜味的,象是凤梨酥、南枣核桃糕、牛轧糖,或者是红豆羊羹。我建议你,茶汤入口之后再吃甜点,若在茶汤入口之前吃甜食,残留舌上的味道带来酸味,影响茶汤滋味。
依茶发酵程度不同的搭配
半发酵茶:白瓜子、葵瓜子、南瓜子、开心果等果仁类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带有原来干果的油香,与半发酵茶的茶香是兼容的。建议你:一口茶汤一口点心;但若干果裹上化学甜味或甘味,则应在喝完茶汤后再吃。
半发酵里焙火重的茶则适合原味或薄盐米果,桃酥、法兰酥、提拉米苏、龙眼干也很棒。重口味的人,可以试试配上油炸的蚕豆,茶汤带来油腻的清爽,安静中有豆酥的跳跃。
全发酵茶:甜度高的点心,配中发酵茶减分;但遇上全发酵茶则加分。全发酵茶具有滑润汤汁,配上浓情蜜意的巧克力,或是重奶酪起士蛋糕、丹麦奶酥、甜甜圈、苹果派、绿豆糕、凤眼糕,红茶可以催出糕点的香味。
后发酵茶:后发酵茶重韵味,山楂、腌渍茶梅、陈皮梅、佛手柑等适合。腌渍的梅子或佛手,会自然散发出怡人的酸度,这跟熟饼普洱的茶汤酸味,就像天赐良缘,令品饮者惊觉竟有如此况味!普洱茶则加上叉烧酥或醉鸡,去腻提味效果佳。
佐餐的搭配
喝茶与品茶,看起来神似,却带来不同的感受:品茶就是要专心喝,不受食物或茶点干扰;喝茶就是将茶当成一种饮料,不只是用来解渴,更重要的是它配茶点的愉悦,同时,茶也可以象是佐餐酒一样,依不同的菜色和口味来搭配。
事实上,食物组合时是可以与茶兼容的。例如餐前酒、佐餐酒、甜点酒、雪茄酒等。东方通常将茶当成雅物来看,不能当作配角,一定要是主角,所以并没有发展成佐餐的文化。
茶餐做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去思考茶与餐的搭配。例如潮州菜是很有饮食文化,一开始就送上薄如蛋壳瓷杯,先喝功夫茶清胃;菜进行到一半时,推出一种佛手陈皮的饮品,让舌头味蕾清醒,如同法国菜中的冰点。茶餐不只是只有将茶入餐,而是茶餐分食,既甜蜜又朦胧的美,是独有的味觉之旅,也是相互衬托的绝妙搭配。
当好茶遇上美食
以茶佐餐,是一种寻求饮食的极致,搭起茶与食物的桥梁。西方的就有系统地发展,架构出酒与食物的关系,我从品饮经验中,挑出几种绝配让你参考:
1、生鱼跃龙门
龙井茶汤具有海苔味,能去掉生鱼片的生味,同时带来绿茶鲜嫩与生鱼猛烈的交会。一般吃生鱼片都是配山葵,只有刺激呛鼻味,掩盖生鱼片的鲜甜甘美。龙井茶的鲜绿不但能够保吃鲜鱼的海之味,更能让生鱼片回春,让味蕾重新出发!
我的经验是:龙井与红魽肚两相宜。先喝一口龙井茶,吞半口入喉,留半口在最终等待红鱼甘肚的相遇,那生鱼的肉甜就娇嫩了起来,引动一场湖水与海水的奏鸣曲,也是日本料理爱好者与茶共舞的飨宴。
然而,台湾的日本料理店却常出现以香片佐餐,其实是不懂茶之下乱点的鸳鸯谱。我认为香片的高强花香会吞噬生鱼片的鲜味。
2、老欉水仙拍响干贝虾球
我偏好用老欉水仙搭配潮州菜,尤其是干贝虾球这道菜。老欉水仙用它沉稳的内蕴扫尽口中食物的残留,在水仙成熟的果香中,用全新的味蕾来迎接干贝与鲜虾蒸透的鲜嫩馥郁。带着老欉水仙,找一家潮州餐馆,点这道老饕级、快要失传的干贝虾球吧!
3、普洱七子饼茶V.S避风塘螃蟹
新鲜螃蟹放上大量的葱、大蒜、豆豉,高温油林,酥炸油香令人全身酥麻,这时若能佐以普洱茶就能化解其中油燥,让蟹肉的清甜浮现。一般在食用这道菜都是用烈酒搭配,却忘了酒精会吞噬蟹肉的鲜美;而刚被普洱茶抚触所谓蟹肉则是新鲜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