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了解更多福州旅游景点
1、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禅寺,在海外更是久负盛名。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87年)。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在此“点石为丹,炼丹成药”。每逢饥岁,便靠卖药换米救济穷苦百姓,王霸“服药仙蜕”后,人们便建了一座寺纪念他。西禅寺还有一个著名的特色就是盛产良种荔枝,寺内宋明时期载种的荔枝林至今还在开花结果。古刹中的名胜古迹有五代慧棱禅师舍利塔、清康熙御笔《药师经》及清代壁画等。另外寺内玉佛楼里还供奉着海外侨胞捐赠的两尊玉雕佛像和一尊黄铜铸千手千眼观世音像。
2、鼓山诞生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之前,峰顶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据说每当风雨来临之时,便隆隆有声,故名鼓山。鼓山风景秀丽,历来是福州的佛教胜地,在大顶峰西南侧海拔45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中,保存有1000多年历史的涌泉寺。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精巧,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妙,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寺旁有以陶烧造的宝塔千佛陶塔,在国内十分罕见;东有荟萃了自宋以来摩崖石刻200多段灵源洞喝水岩、水云亭、石门等20多景;南有龙阁、兰花圃、罗汉台、松涛楼等50多景;寺西岩洞较多,以十八洞景为最;北有浴凤池、白云洞、海音洞等40多景;此外,山中还有堪称福州碑林的摩崖题刻180余处。
3、在福州市中心的澳门路上,原先是林则徐的祠堂,林则徐是福州人。该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坎怙醣秸年(1905 年),内多石刻石像,建筑古朴。馆内有一座正方形碑亭,内立三座青石碑,一为圣劐笠苏脎旨,一为御赐祭文,一为御赐碑文,均是林则徐卒时皇帝所赐,建祠时补镌。 1982年冬这里被辟为林则徐纪念馆,收藏着大量反映鸦片战争历史背景的文物资料。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清代民族英雄。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士,历任巡抚、总督。力倡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团结军民打退英军进攻。由于清廷妥协求和,被革职充军新疆。后起用任云贵总督。
4、涌泉寺:这里原为一深水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并请名僧神晏来居。神晏曾被闽王加冕为兴圣国师。寺初名“国师馆”,并设寺田,曾达4800亩。最盛时僧众1000余人。明永乐五年(1407)改称“涌泉寺”。 现在的“涌泉寺”这块匾额,是当年康熙的钦笔御颁。因为“泉”音同“权”,因此康熙在“泉”字上面盖上了他自己的玉玺。 现存主要建筑尚有保持明朝风格雕塑金刚的天王殿、安放着铁丝木供桌大雄宝殿、曾作为清朝福建船政学堂的法堂等,均为清代及近代重建。这些建筑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组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5、旗山佳景,以东麓为最。西北有石松寺,建于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原名灵凤寺。宋绍兴十年(1114年)改名为石松寺。沿寺右侧直通棋盘峰的蜿蜒山路上,有玉卵石、仙桃凌空、佛帽高放等崖石景致,形象逼真。a途中游人要侧身经过“一线天”,攀上仙人石才能望见棋盘峰顶由八块巨岩组成的棋盘石。对面半山坡是鸡鸣寺遗址,寺内有沥泉洞,一泓清泉,久旱不涸。北坡有一鼓,旗山诸寺鸣钟擂鼓时,鼓能回音共鸣。旗山北麓有超山寺,寺西有龙潭山,山下有深潭巨壑,潭上有四块奇石,形似龟、蛇、剑、印、俗称“四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