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趋紧,引导活性炭“回收”与“再生”
撸赳咸米产量大
活性炭工业已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2018) 》目录,据统计,我国活性炭需求量由2015年的47.2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65.9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活性炭需求量将达到90万吨左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废活性炭产生量为51万吨,到2019年增长到了65万吨,增速约为9.1%,按此增速预测,到2025年我国废活性炭产生量高达110万吨,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回收”量大,“再生”需求高。
价值高
目前国内活性炭均价多在13000元/吨左右,主流价格区间为9000~15000元/吨,而吸附饱和的废活性炭委外处置费用2000元/吨左右,因此企业在活性炭材料上的投入成本约15000元/吨。如果将废活性炭再生回用,将至少为企业节省活性炭材料费用10000元以上,大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因此,废活性炭“回收”与“再生”价值非常高。
政策紧
1、2021年8月,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中表明推进工业园区、企业集群因地制宜推广建设涉 VOCs “绿岛”项目,推动涂装类统筹规划、分类建设一批集中涂装中心、活性炭集中处理中心、溶剂回收中心。
2、2021年11月,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分散吸附-集中再生活性炭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体系建设技术指南(试行)》,适用于浙江省分散吸附-集中再生活性炭法VOCs治理体系的建设。表明集中再生后颗粒活性炭技术指标应至少符合以下要求:碘吸附值不低于800mg/g或四氯化碳吸附率不低于60%;活性炭更换周期一般不应超过累计运行500小时。涉及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制鞋、汽修、加油站等。
3、2022年8月,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探索建设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提升各类污染物综合协同治理能力,拓宽工业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渠道。到2025年,全省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占比控制在5%以内,实现“趋零填埋”。
因此,活性炭作为危废中“回收”与“再生”价值较高的物料,具有产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再生难度大等特点,处置或再生需求迫切,而且随着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及各地区“无废化工园区”和“无废城市”的建设要求,以浙江省为首的地区活性炭再生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政策步步趋紧,引导活性炭“回收”与“再生”。
绿洲环境—微波再生技术及装备,助力活性炭“回收”与“再生”
技术原理:活性炭微波再生技术是利用活性炭吸附的极性物质分子(如水分子、有机物等)在微波场中会受到诱导而产生偶极转向极化,将微波能转化为热能,活性炭中的水分子以及其他有机物等迅速被加热,一部分有机物受热分解成CO2气体和水蒸气,产生的蒸汽气压从原料内部向外部爆炸般的压出,在这种剧烈的扩散作用下,活性炭的孔隙得到恢复,形成显著的多孔结构,活性炭孔容和比表面积显著增大,活性炭吸附能力恢复甚至更强。
装备特点:
再生效果:
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