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的方法

2025-04-11 13:53:23

1、说起来,这是教学外的功夫。要教好散文,首先要掌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的特点是题材广泛,感情真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洗练,朴素自然;短小精悍,形散神聚。其次要掌握散文教学的基本套路。由于散文常以第一人称娓娓告白,把我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情绪变化、心理体验表现得形象生动,因此散文教学要抓线索,抓文眼,注意文中鲜明的自我和个性,注意形象与精神情感的结合。第三,要教好散文还得要具有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过硬本领。教师较高水平的范读,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感染学生调动学生。

2、举凡操作性的东西,总得讲究个方式方法和先后顺序。散文教学,我以为得有序地唱好三部曲: 1、感知形象。散文,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通过阅读文本,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如杨绛的散文《老王》(初中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通过阅读梳理可以发现,前半部主要写他生活的艰苦和精神的凄苦,作者从老王蹬三轮的职业、残疾的身体、简陋的居住环境等方面着笔;后半部以时间为序,回顾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四个片段(A、愿意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困难。D、去世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鸡蛋。),写老王的为人,着重突出其善良的品质。

3、把握情感。感知形象只是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接着要深入解剖,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读《老王》,通过对作者所写的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的细心揣摩和分析,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文革期间受迫害,在干校劳动改造),结合我的友善言行和愧疚的心理活动,就不难理解作者要表达关爱弱者与不幸者的主题。一般情况下,在归纳出散文的主题后,要顺势进行拓展,围绕人文性做点文章,以陶冶学生的心灵。比如《老王》一课,要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关心现实生活中像老王一样处境的老李、老张,与人为善,同情关爱身边的弱者。

4、赏析拳婊招稹语言。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颊籍蕖慷造句的精炼生动。散文的教学难得面面俱到,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就语言的表达应用方面细心揣摩咀嚼,说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处,那么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揣摩咀嚼的过程有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读《老王》可以思考:作者为什么在老王送鸡蛋一事上要浓墨重彩地刻画老王的外貌?为什么要着意表现他的弱不禁风?文章是这样写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作者为什么要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他的外貌和形态呢?这是很值得去咀嚼的。获得答案的过程,既是对文章的反刍,也是对自己思维的开发。揣摩咀嚼还可以借助联想,围绕文章内涵作发散思维。这样的品赏,也可以说是读者自身思想性情陶冶的过程。

5、当然,在依次研讨形象、情感、语言的过程中,朗读这一最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不能疏忽的,是要贯穿始终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有益于焕发课堂的生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散文尤其要读,只有多读,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优美的篇章与文段若能熟读成诵,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提高写作水平也将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散文教学还是有路径的。但是,教学的追求,难得臻于圆满,教学的艺术总是遗憾的艺术。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