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芙游最后一根钉
1、最后一根钉”纪念碑建于1985年,为纪念100年前,加拿大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在此接轨完工而修建的。一百年前,当年太平籽稗博可洋铁路公司董事长史提夫在这里钉上最后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金子做钉子,被称为“最后一根钉”,标着这条铁路大动脉顺利竣工。纪念碑并不大,基座镶嵌着加拿大13个不同省份,捐赠的各种不同颜色的13块玉石、花岗岩,它们寓意着这条铁路的开通,就像是一条纽带,将加拿大横贯东西的各个省紧密连结在一起。
2、枕木上那颗发亮黄色的钉子,听导游讲这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史提夫爵士钉下的原物,它依然代表着凝聚这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加拿大正是凭借这条在北美新大陆上的铁路大动脉,实现了“从大洋到大洋”的大国梦。
3、参加修筑这条大铁路的华工超过15700余人,其中有4000多人死在筑路皤材装肢工程中,以至于有人这样说法,这条铁路,每一公里的路轨下,就埋葬着3到4个华工,华人为兴建加拿大太平洋铁侨嚅检货路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是巨大的。特别是落基山这段最艰险的“罗杰斯险道”,虽然华工只是负责大约300英里的工程,但这300英里却是太平洋铁路中的鬼门关,这段铁路要穿越危岩陡峭的落基山脉,白人不愿意去冒险,廉价的华工是最好的选择。
4、据记载,当年修筑这一路段的有12000多名华工,仅从广东招募来5000名华工中,只有1500人生还,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在班芙镇附近有一座华人岭,因华工修筑铁路,在此居住而得名,铁路还把这个国家最壮美山水推向世界的代价是华工的白骨与辛酸,如今这条一百多年前的铁路,主要担负着货运和旅游的功能。
5、华人对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并没有得到加拿大政府应有的尊重和礼遇。相反在铁路建成后,接踵而来的是噩梦般的排华政策。1885年铁路完工后当年,加拿大一改对华工的渴求,出台了歧视华人的《华人入境法案》,向华人新移民收取50加元的人头税。
6、用意在阻扰低层华人继续向加拿大移民,华工为和家人团聚不堪重负。更有甚者,在短短28年,人头税增加到了500加元,这对于低层华工而言,是他们的几年的收入,足以在当时大城市蒙特利尔购置两套房子。加拿大政府从华人交纳的“人头税”,获取巨额收益,足够再建一条太平洋铁路。许多华人被迫长期忍受妻离子散,无法团聚的思乡之苦,这无疑是加拿大华人历史上十分黑暗的年代。
7、1923年取代“人头税”的是更为严苛的《排华法案》,全面禁止华人入境,很长时期,加拿大的华人社区是一个单身男子社会,其男女比例竟然达到13比1,华人只能从事白人不愿意的苦活累活。二战期间,加拿大华人不计政府的“忘恩负义”,筹措了数以百万计的款项,甚至当兵参战,付出牺牲,为这个国家做出奉献。
8、二战结束后,通过当地华人的不懈努力和国际舆论的压力,终于迫使加拿大政府于1947年废除《排华法案》。这并不意味着歧视华人的社会问题得以解决。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加拿大华人力量的不断壮大,加拿大政府开始对这一历史问题进行彻底检讨。
9、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总理哈珀亲自在国会用粤语向华人就当年“人头税”问题表示道歉,将公道还给了曾给加拿大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华人。这天,距开征“人头税”已有121年,距《排华法案》生效也有83年。一声“对不起”拖了百余年,显得太过沉重,但它毕竟还是说了,遗憾的是8多万饱受“人头税”之苦的华人先辈已经听不到这姗姗来迟的道歉,仅有30位老人等到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