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检法”诈骗是什么如何防范诈骗

2025-04-05 18:50:00

1、Q1:“冒充公检法”的诈骗背景 ?l 这个骗术产自台湾,是历史最悠久、变种最多、被害人最多、成功率最高的骗术,没有之一!作为骗术之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已融汇多种心理操纵手法,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对“冒充公检法”诈骗中的心理操纵手法进行拆解,以提高大家应对防范新型诈骗的能力。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什么如何防范诈骗

2、Q2: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什么方式?l 骗子使用奇怪的电话号码和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与被害人联系。l 出现了传票/通缉/洗钱/走私/贩毒/身份被冒用犯罪等“摊上大事儿”的【关键词】。l 骗子自称执法机关等【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或“帮助转接”【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要求被害人安装用途不明的App、登录指定的网站填写信息、申请网贷、扫码付款、提供短信验证码等【繁琐的配合工作】。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什么如何防范诈骗

3、Q3:常见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手段拆解(1)骗子除了直接联系被害人自称“公检法”外,还可以先冒充”银行“、”电商“、“电信运营商“等容易被相信的人设,这个人设取决于骗子拿到了被害人什么信息、改号软件能仿冒什么样的号码。而且骗子循序渐进,防止直接自称”公检法“导致下药过猛,引起被害人警觉。

4、Q4:常见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手段拆解(2)比如非本人的消费、大额转笨仃鲈衷账、和本人无关的物流订单等,给被害人“自己身上可能发生了坏事“的暗示,在被害人出现好奇心后声称只有”公检法“才知道,随后帮助被害人“转接公检法“,再由后续”公检法“角色通过一系列发问和恐吓继续暗示,直至被害人相信到自己”被冤枉摊上了大事儿“。骗子循序渐进,防止向被害人直接灌输“摊上大事儿“的概念引起怀疑。被害人越主动、越好奇,说明恐慌植入越成功。

5、Q5:常见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手段拆解(3)l 在被害人相信骗子“公检法”身份后,骗子会利用已取得的信任先行给被害人灌输“可能会有冒充你身份干坏事的坏人告诉你被骗了,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概念,防止诈骗过程中公安机关和银行/网贷的工作人员点醒被害人导致诈骗功亏一篑。l 让被害人访问钓鱼网站/APP:通常有“公检法“的名称标记,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信息查询“、”公安部通缉人员查询“等字样。

6、Q6:如何让自己免遭诈骗?l 尽量使用大厂商的APP和网站,大厂的信息安全工作受到国家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内部员工都很难看到完整的用户个人信息。尽量不要在来历不明的网站和APP内填入个人信息,减少个人信息被卖给骗子的概率。l 关注本课程,抽出一点时间学习最新的反诈骗知识,理解诈骗的原理和套路,举一反三。

7、Q7:遭受“冒充公检法”诈骗后怎么办?l 存留好证据,什么都不要删。如钓鱼网站、APP、通话记录、短信记录、微信/QQ聊天记录、骗子的钝鸵捎貌收款账号、收款码、银行卡号及姓名、设置的呼叫转移电话号码等。l 第一时间拨打110求助,提供骗子收款银行卡号、姓名,申请紧急止付,由警方冻结涉案账户,尝试阻止被骗资金转移。l 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做笔录。l 监查手机安全性,卸载来历不明的APP。如果曾设置过呼叫转移,手机输入”##21#“后拨号,取消呼叫转移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