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

2025-04-15 11:17:50

一、怎样认定交通肇事执落悉班逃逸行为

(一)行为人有逃逸行为。行为人交通肇事后,在人身未受到控鲽判砦吟制时,为逃避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使自己的人身不受被害人及其亲属、群众、事故处理人员控制而离开的行为。

(二)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逃跑的时间是在发生交通肇事后。那么如何理解在发生交通肇事后,笔者认为不能笼统认为是事故发生后的无限长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应界定为在事故发生后的当时至行为人被事故处理机关关押或押解途中前的这段时间。行为人在这个时间段逃跑的,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逃跑行为。

(三)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四)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并不是所有发生事故后离开现场的行为就是逃逸行为,有的行为人在事故发生时未离开事故现场,但在将受害人送往医院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离开,此行为应认定为逃逸行为。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

(一)肇事后逃逸的,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二)吊销驾驶证,两年内不准申领驾驶证;

(三)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一般情况下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处罚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道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终生禁驾。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新法加大了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力度。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