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2025-04-18 19:04:01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出自黄俊雄布袋戏的人物“衰尾道人”(衰尾是闽南语倒霉之意)的口头禅,剧中“衰尾道人”是搞笑型的反派,常出醙主意导致投靠的大哥领便当,见情势不利坎睾牢慨便溜之大吉。

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流传的用布偶来表演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相关介绍:

一般来说,学者都大约认定布袋戏起源为福建泉州,时间则约为17世纪左右。而之后发展上,布袋戏流派因发展区域横跨福建与台湾,加上不同时期的各自发展与交流融合,实在很难区分。若最粗概的以表演型态来论,约可分传统布袋戏与现代布袋戏。

在此分类下,即使在布袋戏仍十分流行的台湾,传统布袋戏的观众远低于现代布袋戏。而普遍所称的布袋戏流派,实际往往就是指传统布袋戏的流派。

与布袋戏相似的同类艺术,在我国南北方称谓不一,在北京叫“苟利子”,在东北称“扁担戏”,在四川称“木脑壳戏”,在西安、兰州称为“耍杆子”,在闽东称“幔帐戏”,在宁波称“手套木偶”,在闽南和苍南、崇明岛、东南亚等闽南方言区均称之为“布袋戏”。

布袋戏起源于何时现已无法明确考证。晋代王嘉《拾遗录》记载:“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机巧变化……或于掌中备百兽之乐,宛转屈曲于指间。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神怪倏忽,玄丽于时。”

女学者丁言昭曾在蜚声中外的敦煌莫高窟31窟中发现一幅画于盛唐的壁画《弄雏》,画的是一个妇女举起手臂,运用指掌给孩子们作表演的情形。

王嘉关于指掌中技艺的记述和唐壁画所描绘的情境,与今之布袋戏有相似之处,若为同一形态,那么,布袋戏或者可以说布袋木偶的出现应在唐或晋之前,但没有发现更明确的记载,还是难以作为布袋戏始见于唐代之前的确证。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