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通假字
1、遇到常规不能理解的句子,有可能存在通假字。主要判断依据就是读音,正如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2、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乐国乐国,爱得我直。”直:通“值”;值得。动词。“玉盘珍羞直万钱。”史进道:“直什么?”指:同“旨”;旨趣。名词。“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质:通“贽”;见面礼。名词。“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质:同“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名词。“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陼:同“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朝发枉陼兮,夕辰阳。”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3、原则上通假字读本字的音(古今字、异体字同理),如“被坚执锐”的“被”读成“披”的音,“不亦说乎”的“说”读成“悦”的音。但也存在部分通假字,人们习惯上不读本字的音,如“匪夷所思”的“匪”通“非”,但人们仍然读第三声。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