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健全人格
1、(一)尊重孩子鲁迅咸犴孜稍先生讲过一句颇为深刻的话,对于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意思是告诫成年人,要尊重孩子,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尊重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正视孩子间的差异等。一句话,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长此以往,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孩子由此也学会了尊重父母与他人。
2、(二)关爱孩子普天之下的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爱的方式是否正确还是有待探讨的,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天天围着孩子转,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会做,导致孩子不仅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而且还可能形成自卑或自私、自我中心等不良人格特征。所以,爱孩子一定以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包括理解、信任、宽容、关心、支持、鼓励、引导、磨炼、适度期望、严格要求等。
3、(三)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正面教育是指父母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避免采用禁止、训斥、责骂、殴打等“高压”手段教育孩子。一些热情积极、诚实善良、懂道理、明是非、奋发向上的孩子,往往与他们所受的正面教育有密切关系。
4、(四)重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已经进入了一个团队制胜的时代,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也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工作,如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支持孩子参加过家家、跳皮筋、跳绳、足球、篮球等合作性的活动,引导孩子欣赏、接受和关心他人,善解人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