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填报平行志愿
1、选择招收二志愿的高校北京考试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案例:北京理科生张华(化名)2010年高考考了572分,最终却高分袍骗蛎上落榜。他未被本科一批一志愿学校录取,一批二志愿他填报了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和吉林大学。当年,四川大学在京招收二志愿的录取最低分为585分,张华的分数不够,而另两所学校当年没有招收二志愿考生。这就相当于三个平行志愿,他白白浪费掉了两个。北京考生和家长在填报第二志愿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明确表明在京招收二志愿考生或根据往年招生情况,曾连续几年招收二志愿考生的院校。因为,不少高校一志愿考生生源充足,从没录取过二志愿考生,在第二志愿中填报这样的高校,只会浪费机会。一般来说,高校会在招生章程中写明是否预留二志愿计划,另外家长通过研读近三年高校招生的“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大厚本),从学校的计划数、一志愿上线率、录取人数等数据中,也可推算出高校是否招二志愿考生。从近年招生情况来看,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工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学院都有二志愿名额。
2、志愿级差会“浪费”分数在填报二志愿时,考生家长都希望能挑几个保险的高校做后备。但是,二志愿中的平行志愿高校也是有“门槛儿”的,那就是志愿级差。志愿级差是高校在录取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考生时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分数差。一般情况下,高校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控制线要比第一志愿考生高出几分至几十分不等。小靳是2010年参加高考的北京文科考生,高考分数为570分。本科提前批和本科一批一志愿填报过高落空后,她被本科一批二志愿的首都师范大学录取。小靳的妈妈觉得孩子570分的成绩上首师大有些“吃亏”,当年首师大本科一批一志愿的提档线是525分,孩子比这个分数高出了40多分呢!实际上,被二志愿高校录取是以“志愿级差”作条件的,也要以“浪费”几十分为代价。在高招录取过程中,一些高校预留一部分名额招收二志愿考生也是为录取一志愿落榜的高分考生。比如,2011年在京预留15个二志愿计划的北京交通大学二志愿调档线达到646分,比该校一志愿理科调档线高出78分。在京招生大户北工大二志愿理科的调档线高达590分,比该校一志愿高了75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二志愿文科调档线达到593分,理科达到597分,分别比该校一志愿高出57分和77分。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填报第二志愿时,还要注意“志愿级差”。志愿级差一般来说不是一个确定数,取决于当年考生的报考情况,考生家长在报考时要做到心里有数,可以参考往年高校的录取数据或向高校招办咨询。
3、规避风险注意拉开梯度家长在帮孩子挑选二志愿时还要注意拉开梯度,坚持“冲一冲、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这样,分数高了会被分高的院校录取,保证自己的分数不浪费,分数考低了,也会有学校能接得住。比如,第一所学校可以选择“跳起来够得着”的学校,大胆冲击一下;第二所学校要选择与自己平时水平相当的学校,以求稳定;第三所学校是保底校,要确保“托得住”,三个学校间要拉开档次。(对北京考生来说,还要兼顾志愿级差。)另外,平行志愿三所学校并不是平等的关系。在录取工作中,三所学校是依次录取的。招办会按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A、B、C三个志愿。如果满足A校分数则直接被A录取,不满足A再看是否满足B,然后看C,只要被检索的三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即向该院校投档,所以考生要把最想去的高校填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