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弱小的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我是最弱小的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我是最弱小的吗》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五岁的萨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游,在大雨突然来临时互相传递雨衣的感人故事。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说出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二、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培养学生不甘为弱者,主动保护弱者的美好感情。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美好的人间亲情和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情感。四、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培养学生不甘为弱者,主动保护弱者的美好感情。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
2、 一、谈话导入 1、谈话: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外国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白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是最弱小的吗》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谁愿意代替萨沙读读这句话?那究竟怎么读才能表达萨沙的心情呢?学完课文大家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3、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写蔷薇花的句子,体会蔷薇花的“强”与“弱”过渡:萨沙保护的是怎样的蔷薇花饪验踉猓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一找吧。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蔷薇花句子用直线划出。 2、品读感受蔷薇花在雨前的美、雨后的娇嫩(课件出示:描写蔷薇的两个句子及图片)比较雨前、雨中的野蔷薇,你有什么想法吗?带着我们的体会来读读这两句话。3、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萨沙又是怎么做的?5、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把萨沙的动作圈出来。并带上动作来读一读,让学生感悟“轻轻地”写出了萨沙关爱蔷薇花,深怕自己不小心弄坏了蔷薇花的怜爱之情。 (二)学习对话部分,体验情感过渡: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找出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 1、出示第一次对话“妈妈,托利亚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呢?”请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一下萨沙的父母和哥哥在大雨中会怎样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同桌互相说说。2、出示第二次对话“那我是最弱小的吗?”指名读,突出“最”字。在这些人中,萨沙是最弱小的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把它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3、听了妈妈的话,萨沙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吗?萨沙是怎样做的?萨沙为什么把雨衣让给了蔷薇花?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① 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 ② 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4、出示第三次对话“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这是萨沙保护了蔷薇之后,再次问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语气里除了充满了自豪,还有别的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自信、自强、自豪地读萨沙最后问妈妈的话。
4、三、拓展延伸你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吗?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5、四、课堂小结:在大雨来临时,萨沙一家是怎样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互让雨衣)孩子们,做一个强者并不难,只要你拥有一颗爱他人的心、只要你能向比你弱小的人伸出热情的手,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或物,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你就是强者,你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是最弱小的吗?”
6、五、布置作业1、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在摘抄本上。2、课外可以找《带地图的名片》、《小蜗牛参加文艺晚会》来阅读。
7、六、板书设计28、我是最弱小的吗托利亚→妈妈→“我”→蔷薇花(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