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则寓言出自哪里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牢》故事是一个牧羊人第一次失去了他的羊。邻居建议他修补褶皱,把洞关上。牧羊人不听劝告,第二天他又把羊弄丢了。他后悔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他很快就开始塞洞,修理羊圈。从那时起,他的羊就再也没有丢失过。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他的观点并认真地纠正它们,他做了错事还不算太晚。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告诉他走错了方向,他却满不在乎。“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如有的同学在考试之后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学得不好,就发奋学习,把不会的问题弄懂,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40
阅读量:95
阅读量:47
阅读量:88
阅读量: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