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2025-04-12 17:39:41

腧穴的含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羿约妫鳏部位。俗称“穴位”。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腧穴的数目及分类

穴位共:361【数据不一定准确,根据相关典籍所述】

双穴(主要指在人身体中左右对称的穴位,主要分布在十二正经中,经络请见看考资料介绍)309穴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单穴(主要分布在任、督脉,经络请见看考资料介绍)52穴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奇穴:十四经穴(十二正经及任脉、督脉)以外,而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阿是穴:以痛点、病变部位或反应点为穴位,“以痛为腧”。并有“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经穴,奇穴,阿是穴。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腧穴的作用

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

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特殊作用: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当机体功能低下时/当机体功能亢进时→刺激同一穴位→机体功能增强/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为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确定腧穴定位的方法。

其中最为易用的为手指同身寸法

①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3寸。又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特定穴位介绍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称。

五腧穴:十二经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 荥 输 经 合

阴经 木 火 土 金 水

阳经 金 水 木 火 土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以输代原。治脏腑病变。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络穴: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有沟通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共十五络。有治疗本经及相表里经脉病变的作用。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募穴: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共十二募穴。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郄穴: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经、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治疗本经、本脏腑的重症、急症。阳经郄穴多治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下合穴: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穴位。治疗六腑病变

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

交会穴: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甲乙经》。分布于头面、躯干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中医知识之腧穴介绍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