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热门旅游地
五一长窘谒樗缚假就在眼前啦,此时各地都是春光无限,清明假期没有出去的朋友,怎可错过这次的良机。为了抓鳝茹挝沆住春天的尾巴,为了迎接夏天的到来,走起!
洛阳 洛阳城无愧牡丹之城的名号,每到柔软的四月,满城象征富贵的牡丹竞相开放,给这座厚重的数朝古都装点出一片如南国般的春意。 花如人,也有贵贱之分。牡丹,算是花中贵族,在中国,人们赋予了它最美好的寓意。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绚丽娇艳,惊世骇俗。所有华丽的辞藻都用来形容它,都不过分。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看牡丹一定要看准花期,或早或晚都会令人失望,过早,仅有零星一两朵盛开,完全没有花开富贵的美感,过晚掉落枝头的牡丹,凄凄惨惨。 洛阳牡丹园推荐:王城公园、神州牡丹园、洛阳牡丹园、中国国花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国家牡丹园、国家牡丹园、国际牡丹园、洛阳国花园。 洛阳市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相关历史人文类景点众多,十分有看点。龙门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它们是古代中原繁华最有力的证据。
鼓浪屿 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鼓浪屿,从码头进入这座岛屿,就是著名的龙头路。在这条云集各种小吃、杂货、创意用品的街道上,穿梭着来自各地的游客,这条街道上售卖的商品,真正有鼓浪屿或者厦门特色的,已经不多见。就像鼓浪屿上形形色色的游客一样,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美食也吸纳了不少外来的特点,或者在本地食品中加入不同的地域口味。 潘小莲芒果酸奶,在东南亚风格的店面装修里,站着笑容可掬的服务员,这里是游客最先接触到的龙头路美食小吃店了。龙头海蛎煎和赵小姐的店几乎是各路游客、尤其是小资游客必去的。前者的汤汁油条和面线糊,后者细致怀旧的店堂风格,在各大旅游论坛上都备受称道。 至于以张三疯奶茶店为代表的“小资”店数不胜数了。“张三疯”是一只猫,这只据说有些得瑟的猫现在声名大振,与这个店名及形象代言猫相匹配的是,这里的奶茶会加入一些其他的材料,这些看上去像猫粮一样的材料漂浮在奶茶的表层,让人在称赞味道不错的同时,也似乎忘记了相对昂贵的价格。 最近两年,“盖章本”在鼓浪屿颇为流行,就算是不买东西,也可以用店家的印章在自己的盖章本上留下纪念。鼓浪屿已经被各种游客弄得很火热,而厦门市中山路一带,特别是弄弄巷巷的岔道里,有很多本地化的滋味小店,比鼓浪屿旅游美食的性价比更高。 鼓浪屿的建筑中有70%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许多建筑具有浓烈的西洋风格,哥特式尖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勾栏、拱窗,洋溢着曼妙的复古气息。 这些建筑在今天不少被用来改造成酒店,“婚礼”、“拍照”成为酒店吸引客人的金字招牌,选择一家历史悠久、风格鲜明的酒店来拍照,似乎显得更有情趣。
大理 空气濡染来得悄无声息,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有一百多个城市都有重度空气污染。阴霾,PM2.5,这些词出现在媒体各个角落,闹得人心不安。远离阴霾,找一个空气纯净,河水清凉的地方,自由地深这呼吸。 大理便是这样一个地方。蓝天,白云,清新空气,苍山,洱海,只这些词,有什么理由不去?大理的生活慢悠悠,如果选一个洱海边的客栈,早上起床,一睁眼就可看见蓝色的洱海,蓝色的天空,一片纯净。如果想体味大理的慢生活,那么,可以先去餐馆吃个早餐,或者自己动手做一点,然后去早市买菜,从农民或者渔民那买来新鲜的食材,动手做一顿美味午餐。饭后捧一本书,一杯茶,晒着太阳,坐在洱海边看书,吹风,发呆,无论怎样,都行。晚上去洋人街的酒吧,与陌生人侃大山。到了12点,回客栈睡觉。慢悠悠的一天过得充实而愉快。 其实上面的方式比较适合在大理停留一个星期或者更久的人,对于只是纯到大理游玩的人来说,想必更多的时间花在逛景点上了。大理是白族人的聚集地,白族的轧染,三杯茶,音乐,有自成一套的文化和习俗。大理的旅游景点很多,苍山洱海,古城,崇圣寺三塔……但愿前去观光的游人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而错过了大理的慢生活。
青岩古城 青岩古城在贵阳郊区,从贵阳火车站有去这里的小巴士,票价三元,大约一小时就能到。
青岩古城的街巷拐来拐去,古色古香,蕴藏着美食,也有历史文化的积淀。花上三十块钱门票进入古城,可以免费参观古城的教堂、道观、博物馆、牌楼,以及名人故居。在战乱时期,这里接待过许多避难者,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的家属都曾经在青岩住过。 青岩古城给人的感觉不只是地理上的依山傍水,更有一种文化的味道。她的安逸与闲在,让你不得不放慢节奏。绣品店里,各种丝绣古老工艺的展示;当地人心灵手巧,各种银店、饰品店、雕塑店也都是多彩的“万花筒”;用野山核桃壳儿雕出的大台灯,小人等玩具,非常可爱。 看到小店里卖玫瑰糖,就特别想坐下来,因为卖糖的人亲切和善。玫瑰糖像指甲盖一样大小,有白玫瑰、红玫瑰两种,吃起来是玫瑰和芝麻的香甜。还特别推荐品尝当地的“酸萝卜”,萝卜在这里是一种生活艺术品,萝卜上还带着淡淡玫瑰红色,特别水灵,连这里的青菜都是那种透着水头的绿,感觉一切都特别纯朴。 有一种小吃叫“豆腐圆子”,外焦里嫩,金黄金黄的,有点像“臭豆腐”,但是比“臭豆腐”要好闻很多。蹄髈也是当地名吃,20块钱一斤,吃起来甜丝丝的。
西塘 南方的雨多数是淅淅沥沥,如毛发般,轻柔,丝丝成线,从空中洒落,掉在地上,房顶,屋檐,悄无声息。小镇最美是雨季,靠着窗台,看古镇中的廊桥外风雨飘渺。百千的红柱,千万的绿瓦,撑起那时商旅休憩的园地。闭眼,在烟雨长廊,内听雨声里回荡的千百年前的熙熙嚷嚷。 烟雨蒙蒙又给水墨古镇蒙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雨水冲刷过的地方,一片干净,连空气都是甜的。如果河中还有游船,赶紧与撑船师傅商量,坐上去,慢慢欣赏雨中古镇。透过细雨帘,白墙黑瓦的老屋斑驳沧桑,滴落在河中的波纹,瞬间消散,雨天,总是容易多愁善感。 待到雨停,走在湿湿的青石板路上,深吸一口气,把古镇的灵气吸入肺中,存在心里。临街的小摊贩继续营生,躲雨的游客又走回街上,宁静走远,古镇又开始热闹起来。西塘的夜景很美,质朴的古镇在夜晚五彩灯光的映衬下,又是另一种美。站在石桥,灯光交辉,有种不真实感。从酒吧传来的歌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宛如古镇,曾经繁华,曾经没落,如今,又因为游人的到来,开始喧闹。
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只是形容江南好春色。并不是说到扬州非3月不可。南方春色较早,气温稍暖,各种花儿便争相开放,此时不去正待何时。扬州是富庶的,是充满诗意的,是有关风月的。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极致的繁华过后,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让后人缅怀。 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清淡雅致,体现了浓厚的中国文人气息。仿佛扬州人吃的不是菜,而是艺术。文思豆腐是显示淮扬菜刀工的典型,一块白豆腐,切成如发丝般的细丝,功底之深可见一斑。一碗阳春面,清汤白面,看似简单,其中韵味深长,至于入口的味道,跟做的人有极大关系。扬州人很讲究吃,早茶是他们的传统。“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讲的就是扬州人的生活。早茶必不可少的是包子和烫干丝。旧时的早茶馆如今留下来的最有名的三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三春”:富春茶社、冶春茶社、共和春。到扬州,这三春是吃扬州菜的必去之地。只不过旅游旺季,人满为患。 运河两旁的仿古建筑,各色小店里装满了游客,彼时的热闹与旧时的繁华有着天壤之别,一切都消失在无声中。瘦西湖的门票从原来的90元涨到了150元,精致的园林,乾隆的手笔,富有诗意的湖泊,要想感受一番,又得多掏近一倍的门票。而那些破旧的老街老巷,在没有受到政府关注,没有更多潜在价值的时候,却在渐渐消失,利益所趋,乃人之天性。 扬州人的精致,个园和何园也是代表,富甲一方的盐商,以重金打造宅邸,无可厚非。建筑师奇思妙想,用材讲究,历经岁月,它们仍能完整保存下来,也算我们有眼福,能够一睹当年的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