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息肉

2025-04-21 17:14:47

乙状结肠息肉就是指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隆起病变。便后会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染于大便之箍鲂遥哒外,直肠息肉偶伴有息肉脱出的现象。乙状结肠息肉大都由长期腹泻、长期便秘、遗传、炎症性疾病等原因引起。患者可能会出现脱垂、肠道刺激症状、便血这些症状,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乙状结肠息肉的危害

1、容易癌变,初期很多单发性肠息肉患者并不总是,这就很可能导致单发性肠息肉向多发性肠息肉转变,多发性肠息肉癌变的几率要比单发性的高出很多。

2、容易造成肠套叠,当息肉体积较大时还可以引起肠套叠,造成肠梗阻而导致出现腹痛。

3、脱垂,如果息肉数量较多、体积较大时,受到重力作用牵拉肠粘膜,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肠息肉患者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都会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