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是什么意思
官高位重的人都是通过读书而达成的,劝喻世人要以学业为重,换用到现代社会可以理解为:只有读好书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出自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魄仍揣筹汪洙的《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大意是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在封建社会里穷人家要成为栋梁之材,必须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实现。
扩展资料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朝末年被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1、贤能治国,为我所用;
2、标准客观,竞争公平;
3、立法保护,稳定延续。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55
阅读量:42
阅读量:64
阅读量:64
阅读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