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学是我的人生的一条必经之路
杨老师:
新年好!我现在才发现我对历史地理真的是一窍不通。我不知道该怎么入手了?我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不再做无吹涡皋陕用功啊?我现在更是对自己的高考失去了信心了。我不敢面对现实,我害怕了。
我不想让我的父母伤心,我更不想让她伤心。她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她在我心中与我父母的地位是相等的?有时甚至比我父母还重要。她是我的一个宿管老师。在我最危险的时候,她救了我。您知道吗?差一点我就不能和您书信来往了,差一点您就永远接不到我的来信了。我前些日子出事了,还好生命保住了。我真地想上大学,但我现在真的很盲目,我不知道我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但是我现在一点信心也都没有了。
我真的是没有办法,也许人生不止有这么一条路,但是我认为我的人生必经的一条路就是大学。我真得很想,也很后悔。帮帮我吧!
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星诚
星诚同学:
您好!根据您地理和历史的情况,我认为首要的应该是精读课本,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使之烂熟于心。您要知道高考80%的试题都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当您抓住了课本那么也就等于抓住了高考的80%的分数。同时在读书的时候首先要把基础概念透彻理解,其次注意抓各章节的知识点,并把它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然后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横向串连起来,同时注意重点记忆易忘点和出错点,以及养成自己的正确的定式思维,这样读起书来就有了提纲挈领的效果,当然您“对历史地理真的是一窍不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另外需要提醒您的是需要加快读书的速度:关于加快读书的速度,一般情况之下,可以重点看每一章节的小标题,以及每一段开头的一两句话,同时强化要点和关键词,这样可以达到“删繁就简”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您还可以试一试将各章、各单元、全书制作成一种关系图表,将全书知识点形成体系而促进阅读和学习效率。在读地理课本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了书上图表下的小字,许多考生复习时粗略带过,到了考场上才追悔莫及。
您说“我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但是我现在一点信心也都没有了。”在此我要问您:信心是来自哪里呢?要我说信心来自于投身于切实地实践活动之中!说白了就是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同时按这个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亦步亦趋严格履行这个计划。当您玩成了这个计划,心中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那么您的信心也就随之而来了。所以要改变您的现状就请您按下面的步骤去做:
首先要紧跟老师的教学计划走。因为老师的教学计划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紧跟老师的教学计划就能基本上掌握高考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有利于您的成绩进一步提高。
其次,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一个适合自己水平的目标,比如下一次考试名次向前提5名,然后做出相应的计划,比如要读完那些学科的多少页课本,以及做完这些页面之中的几个练习,并安排一个顺序,什么时候干什么,做到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的读,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的做等等。每天都要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当天的任务,同时要学会每天向自己提问“我今天的目标达到了吗?”这时候心智系统就会起来强化意志,一旦达成了第一目标之后,千万别忘了肯定自己奖赏自己一把,不断给自己增加自信心,以起到正强化的作用。让复习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能达到固强补弱的效果,同时以真抓实干的态度和行为让这个计划充满您休息和锻炼以外的时间,并以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所订的计划。
第三,要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建立程序意识,我曾经在《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文中提到过: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的学习方法,它是学生学好一门功课的基本程序,所以我们应该强化这种程序意识,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第四,高考试题的出题原则一般都是,基础题40%,中挡题40%,高难题20%,这就需要您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加大练习的容量和难度,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五,不要过分注重模拟、诊断考试的分数,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上,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这样其实就是进一步抓自己的薄弱环节,抓住了薄弱环节就等于抓住了这一段时间学习的重点。抓住了学习重点,也就等于抓住了提高高考成绩的技能和技巧,当然成绩的提高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儿。
第六,您说“人生必经的一条路就是大学”,那么就您向自己发出挑战的宣言:“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同时将您的宣言和计划公布给您的朋友和要好的同学,这样您为了在同学面前不失面子,同时也始终觉得大家在关注您,而发奋努力学习,这样您考上大学的希望就变得非常大了。一句话就是:只要您“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那么我相信出色的您就能创造出色您自己!
从您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您现在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您的朋友杨永龙相信从接到这封信的这一刻起一定会“从现在做起”、“从现在开始努力”,并以“锲而不舍”、“用心专一”态度和行为,做好高考备考工作的!同时老师也相信您梦想一定会成真!当然更相信您肯定会以乐观的态度,笑对困难、障碍和创伤,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锲而不舍的抗争的!
杨老师:
您好!我现在的心情很复杂,我害怕接受以后的失败,我真的不想接受失败。我真的好想考上大学,老师说句实话。我理解了你的意思,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也明白了只要按计划做,一定可以成功。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计划,我认为我以前的计划都不是很合理。时间是不等人的。一些杂事再让我浪费时间。我不知道怎么合理利用时间。——星诚
星诚同学:
您好!中国有句古话说“只要肯用心,铁杵磨成针”。反映在您的问题之上就是只要您从此时此刻其明确目标、做出适合于自己实际的计划,而时时刻刻用坚毅的毅力和意志去执行这个计划,并按时按节完成之,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学不会的!比如您说“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计划,我认为我以前的计划都不是很合理”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紧跟老师的教学计划,然后每天在抽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以前课程的复习,力争做到每天复习两门功课的各一个章节,这样您就能有效解决您时间不足的问题。
对于学习当前的课程以及复习前面的课程,您可能会说时间不允许,记得在《手不释卷》一书中孙权教育大老粗吕蒙说“时间是挤出来的”,孙权引用历代皇帝在打仗时期挤出时间看书的事例,让吕蒙成为了一个爱看书、有勇有谋的主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您去挤,总会有的。所以您要充分利用那些边角间的时间,争取把当天的课业任务完成,然后把晚上的大块时间留给复习前面的知识,这样您就可以做到学习和复习两不误以及双赢。时间是挤出来,越是坚持您就会发现短短的时间里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如果老是放弃,就会发现那么多的时间里您什么事情也未完成,时光虚度。对时间是如此,对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坚持就会有新的收获;放弃就会一直放弃输的一无所有。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个习惯。所以从此时此刻起您一定要发扬“钉子”精神,细心梳理和好好利用时间,同时凭着坚毅的努力与坚持,养成充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这对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好处,所以从今天,从此时此刻开始去努力,那么您就一定会收获高考的成功!
对于学习时间的管理我给您推荐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您可以用无不推导法来安排您的时间:第一步,列出每日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比如上课、写作业、睡眠、吃饭、上下学、体育锻炼……;第二步,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惯,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基本顺序。如起床、洗漱、早餐、上学、上课……;第三步,测算各项活动的时间长度。您可以观察和记录自己近期做每一件事情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作为参考。第四步,根据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以及交叉安排、高效学习的原则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和学习时间安排(最基本的思路是:a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b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课程[最好是文理科]间插复习或者两种方式[阅读和解题]间插学习);第五步,根据效果调整作息时间表。每个适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都不是一次形成的,我们需要根据每日作息时间表的执行情况调整各个项目的顺序或者是时间长度的安排,直到找到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为止。
其次,按照自己的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组织学习,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根据有关研究,有效的复习时间安排是: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第二次复习,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左右;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左右;第五次复习,半年左右。根据上面的方法进行复习,可以比较有效地对抗遗忘。所以当天所学的内容当天要抓紧时间及时解决,同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记忆的时候用心去想,最好脑海中可以看到老师讲课的神态,或文章所蕴含的景色等等;口到,出声念出来;眼到,眼睛要随着所念的东西专注的看;耳到,自己所念的东西要用心听,或听相应的录音等;手到,多动笔,“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学思结合,手、口、眼、耳、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把那些内容难、缺乏兴趣、容易疲劳的学习内容,放在每天的边角时间内解决之,同时还要注意在精力充沛时用来复习有难度的部分,轻微疲劳时,用来复习容易的部分。
再次,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要想到落实。也就是说制定学习计划时,要具有明确的看得着摸得到的结果。比如,学完第一章要完成课后的每一个习题,归结出一张具有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的知识结构体系图表等,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学习拖拉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最后,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败,忘记过去,一切的一切只能代表过去,不能用它来衡量现在,更不能用它去预测未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现在开始,您要抓紧每分每秒实现您的梦想!永远记住,如果自己不放弃自己,没人能放弃您!如果努力超越,一切皆有可能!相信经过您不懈的拼搏,您的理科成绩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您的梦想也一定会实现!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您的朋友杨永龙请您批评参考!
杨老师:
您好!看见您的回信我真得很高兴。我的心也被你的信所感动。让我印象最深得就是您的那句:如果自己不放弃自己,没人能够放弃自己。如果努力超越,一切皆有可能!还有您的那些时间是挤出来的。对我的影响很深。谢谢您。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什么都懂,所有的大道理我全明白,但是就是不想去做,当我真的想做时,我的心里又被其他吸引。我该怎么去改变呢?
杨老师:我们认识很久了。我非常感谢您,我现在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说明了。千言万语化成一句:Thanks very much!——星诚
星诚同学:
您好!在此我首先要明确地告诉您的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竞争激烈,激烈的竞争是不同情弱者的。如果激烈的竞争中自我退却、自我放纵,那么在未来的生活之中不仅会导致挫折和痛苦,而且有时候还可能是自我毁灭性的!
同时我还要告诉您:生活就像山谷回声——您呼喊什么,它就回应什么——即您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您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您看看自己像寒号鸟一样——每当夜晚寒冷时刻的来临,寒号鸟就瑟缩着被寒风冻得冰凉的身体、一声接一声地说:“嗦啰啰,嗦啰啰,天寒冻死我,明天就搭窝”。可是,每当太阳一出,它们就飞到有阳光的避风处唱着“阳旮旯旯里暖和,阳旮旯旯里暖和,太阳照耀我,胜过温暖窝”。而忘记了搭窝的事,一辈子都在寒风中号哭,令人厌烦。您说“我的心里什么都懂,所有的大道理我全明白,但是就是不想去做,当我真的想做时,我的心里又被其他吸引。”这就是说您想等天上掉馅饼——不劳而获。在此我告诉您,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在不付出行动,那么等待您的肯定会是更大的耻辱和更大的打击!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一句名言叫做“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是说第一次出现的问题就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了,可您“所有的大道理我全明白,但是就是不想去做”,我觉得这是您自甘堕落、自愿让人瞧不起的表现!您要彻底的更改放纵自己的行为,那么我请您从现在就开始就向自我发出挑战的吼声——我的脑袋难道比别人少了什么,不能通过付诸行动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呢?我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补救自己做过的错事呢?为了实现登上现实理想的高峰,我将从哪个方面开始起步呢?用多长时间?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克服阻碍着自己前进的羁绊吗?请您运用列清单的方式回答以上问题,然后针对它们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把自己想象成填海的精卫、移山的愚公,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从高山上流淌下来的一股溪流,唱着愉快的歌声而浸入花草树木,使它们馨香四溢、茂盛葱茏,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和群鸟相伴,这将是对你自己最好的奖赏和回报。这样您执行起计划来就能心旷神怡、乐而不疲。所以我说您现在最好的做法就是,制定出一项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让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个计划,并使您在行动的每时每刻都为自己拥有最好的事物和最佳的状态而感到满意和振奋。
我国古训说得好:“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山间竹笋,在成长的过程中,竹笋因为有笋壳脱落的痛苦,才变成了枝叶婆娑的竹子;鱼儿因为长途奔波,从小溪、小河到大江、大海、经历了千难万险,才蜕变成龙。我相信您不是一个自甘堕落、自愿让人瞧不起的人,我也相信您一定会从此时此刻起“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的!您的朋友祝您成功!
杨老师:
您好!您完全了解我的想法,现在的我还能接受打击吗?我感觉我接受不了了。我现在想快速提高我的各科成绩,意思就是说我应该怎么样才能做到?我没有是走弯路了,我必须振作起来。您能帮我推荐和我类似的人怎么振作起来的例子吗?
我现在住宿,我觉得我没办法完全利用我的时间,我想搬出去住,但是恐怕家里不可能同意,我该怎么去说服他们,我是否有这个必要麻? ——星诚
星诚同学:
您好!记得我曾经说过人生是一个问题娄子,这一时刻的问题解决了,那一时刻的问题就紧随我们来临了,我们要退却吗?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你都要有一种磨难是体验,是不可或缺的培训,是黎明前的暴风骤雨;接近磨难,体验磨难是升华人生、走向辉煌的必经之路。面对困难和障碍除了执着精神之外,还要求人必须有极强的韧劲以及屡败屡战的心理承受能力。拥有上海半条南京路和全中国最大的一家私人花园的冒险家哈同就是这样一个人——
1848年秋天,欧司"艾伦"哈同这个多年后成为远东第一巨富和拥有半个上海滩的房地产大王的犹太人,出生在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一个靠借贷度日的穷苦家庭。他的出生,并没有给家庭带来欢乐,相反,多一张嘴吃饭让老哈同有苦难言。几年后,哈同一家迁往孟买,孟买并非他们想象中的富庶和繁华。孟买像欺骗西班牙国王一样欺骗了他们。
老哈同不堪家庭重负,辛劳致死。年幼的小哈同不得不到垃圾堆里捡破烂和煤渣,以稚嫩的双肩,担负起男子汉的责任。小小的收荒匠面对“工作环境”又脏又臭之外,还得时时提防霸道的“同行”。有时他为捡到一两件有价值的东西而高兴时,突然会从身边伸出几双黑乎乎、脏兮兮的手,来抢夺劳动果实。有时奋起反抗的哈同被打得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只得两手空空,衣衫破烂地回到家中。可怜的母亲只能流眼泪把儿子拥抱在怀中。
是生活这位最好的老师,教给了这位犹太少年不怕苦的人生信条。时断时续的“学业”并未把他送入上流社会,如他的父亲希望的那样,去当一个“拉比”(犹太教堂的执事)。生活就像一锅滚沸的油,使哈同一家备受煎熬。
1873年,24岁的哈同在母亲坟墓前跪拜告别,在舅舅的资助下,告别了孟买,乘坐一艘南洋商船去中国香港。就像吉普赛人浪迹天涯一样,犹太人的漂泊流浪也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在这艘承载量只有几吨的小火轮上,哈同和七、八十名看上去面带菜色的穷苦人像堆货物一样,被堆放在甲板下面的一间密不透风的大货舱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乘客有一点是相同的——卑贱、穷苦。孩子的哭声、脚绊了什么的声音、偶尔的汽笛声、尿味、霉味、烟味、臭汗味,把狭窄而阴暗的船舱充得满满的。饥渴的哈同不敢轻易买一杯水,或买一块饼。他知道前途未卜,那样其实就是相当于预支自己的生命。身子虚弱的哈同很快就觉得头晕目眩,他看见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双双向他走来,并伸出手来抚摸他……他开始发高烧、说胡话、吐呕、拉肚子。舱室里乱了套,人们纷纷躲避这个得了“霍乱”的可怜的年轻人。
对于昏迷中的哈同来说,时间是个模糊的概念,醒来时他觉得浑身发冷,头痛欲裂,海风冷冷地把腥味送入他的鼻孔,过了许久,他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躺在甲板上,而是被当作“霍乱”病人被抛弃了!
他躺在一条木筏上,孤单漂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满天的星星诡谲而神秘。哈同并没有绝望,他用希伯莱语大声诵念着“赎罪日”的祷词。海浪翻滚,吞没了他的声音,他又昏了过去。
当他再次醒来时,奇迹出现了。他的木筏搁浅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接下来的经历和《鲁滨逊漂流记》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在这里,“万物之灵”已没有什么优越性可言。为了决定是否可以冒险尝一尝某种色泽迷人的野菜、野果,他不得不像赌徒一样以掷铜板来决定。祈祷是哈同消磨时光和安慰自己唯一的办法,他的种种行为和心理我们可以从《鲁滨逊漂流记》中去查证,在此毋庸赘言。总之大悲之后的大喜是一艘迷失了航向的船来到这个小岛,把哈同带到了香港。
哈同在香港费尽周折,在“沙逊洋行”里谋到了一个杂工的“美差”,这使他在这座“被欺凌和污辱”的城市得以栖身。他打扫卫生、端茶送水、搬运货物,还成了所有先生的听差,只要一声“喂!”他就得从一楼到四楼跑上跑下。童年的穷困、荒岛的经历和打杂的生涯使哈同吃尽了生活的苦头,但他不怕苦。他去了英国的“乡村”——上海。我们用不着用更多的笔墨去言说他创业的艰辛,总之,他的汗水和智慧使他成了远东第一班,他贩卖鸦片、放高利贷、炒房地产、巴结皇室、依附军阀、拉拢革命党人……总之,他一跺脚,上海就要地震。
从哈同的身上您看到了什么呢?我想一定是用积极性的生存方式去挑战自我恐惧,敢于闯“虎山”,敢于同“暴风恶浪”抗衡,更敢于与一切困难与障碍拼搏。如果一切都在嘴上交锋,纸上谈兵,那么我们就会一事无成,所以我说:勤奋的金花——永远不会像懒惰者开放!所以快快做计划,快快行动起来,您才有可能拥有一片艳阳天!
至于在宿舍还是在外学习,关键的就是您能否抓紧时间去努力,如果把时间抓紧了,那儿复习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