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蜂蜜真假好坏四步曲(2017年5月最新版)
1、序言在往下写四步曲之前,小编有必要先交代一下蜂蜜造假的发展史,由于小编资历尚浅,今年三十有五,因此只能说自己有记忆以来的三十年见闻和体会,莫见笑。三十年前的,国内工业还不够发达,本人所知道的最早的蜂蜜造假手法是:白天让蜜蜂采花蜜,晚上再给蜜蜂喂大量的白糖水;当小蜜蜂吃饱以后它就会将多余的白糖水不停地往蜂巢里搬、开夜班酿“蜜”。这个是本人所知的最原始的掺假手法。记得当时的蜂蜜价格还不到10元一斤;不过相对于现代造假技术来说,这个还算是有些许良心的了,毕竟还有少部分真蜜,也算是由蜜蜂所造,相信此法至今仍有大量蜂农在使用!因此,别以为路边堆着一箱二箱蜜蜂向你兜售“蜂蜜”的你就以为是纯正的蜂蜜,很可能当时附近方圆十里连花都没几朵,何来的真蜜呢?尤其是在北方,花期短,在少花甚至无花的季节,所以,你懂的。接下来工业开始有所发展,开始有大量蜂蜜厂冒起,开始四处下村去收蜜回来加工贴标转售,当然也有部分蜂蜜厂自建了蜂场养蜂产蜜。在利益的驱使下,为提高产量,大部分蜂农都会用以上方法增产,并且一两天可能就摇一次蜜,这就是俗称的未成熟蜜/水蜜(并不是未经加热之意!而是因为小蜜蜂的酿造时间不够,缺乏各种酶类以及氨基酸等物质,而恰恰这些正是生鲜蜂蜜的价值所在。真正的成熟蜜,即便在花期也得一星期左右才能酿造完成达到完全成熟封盖),所以,蜂蜜厂收到的蜂蜜质量可想而知。然后将这些水蜜经过高温浓缩加工再贴标出售。另外有部分蜂蜜厂则是将低等蜂蜜勾兑进质量较好的蜜里边,以次充好,达到增收的目的。这些较原始的手法,毕竟还有蜜的存在。接下来的十年,就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造假手法越来越多,而不再局限于用低等蜜冒充高等蜜,开始有部分人直接就用白糖水掺进去,甚至完全不需要蜜蜂也有“蜜糖”(旧时蜂蜜的称谓)出售了,完完全全的白糖水!但由于实在太假,容易被辨认,市场空间不大;然后就开始用麦芽糖来冒充/掺假。到了最近的十多年里,生物技术飞速突破,新式糖类——果糖(果葡糖浆)的制作门槛越来越低,通过将果糖和葡萄糖按照一定比例勾兑,即可摇身一变成为符合国标的“蜂蜜”。(由于小编制作剪辑的视频在“某讯视频”上,好像这里无法引用?非常详尽的描述了现代蜂蜜造假的过程,百度“cCTv《蜂蜜造假黑幕》”)至于其与真正蜂蜜的区别,请看检测报告截图——相比真正蜂蜜的营养成份,主要是少了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当然还有氨基酸、活性酶等蜂蜜成份未列出),而即便这样,也足矣瞒过检测部门,可以直接打上“蜂蜜”二字来出售;直至今天,仅未有蜂蜜的新国标出来!只要指标符合了,不问你的“蜂蜜”是不是蜜蜂所产,只要吃不死人,即可贴上QS标志放行。请看百度词条“果糖”:果葡糖浆通常经酶法生产的含果糖42%的果葡糖浆,也称为高果糖浆。经过进一步分离出葡萄糖,得果糖质量分数90%的果糖浆。质量分数90 % 的果糖浆再和适量质量分数42 % 果糖产品混合,可得到果糖质量分数55 % 的糖浆。工业称上述3 种高果糖浆分别为F – 42(HFC-S42),F – 90(HFC-S90) 和F – 55(HFC-S55)。这三种产品都是液体,其中HFC-S42含果糖42 %,葡萄糖52-55 % ,低聚糖6-8 %,固形物含量71%。HFC-S55含果糖55 %,葡萄糖40 % ,低聚糖4 %,固行物含量77%。HFC-S90含果糖90 %,葡萄糖8 % ,低聚糖1 %,固行物含量80%。蜂蜜造假黑幕中揭示的蜂蜜加工厂用的大多数是HFC-S55,含果糖55 %,葡萄糖40 % ,是不是和蜂蜜的主要构成极为相似?再适当调调色,加点香精,调调波美度什么的,连质监部门都检测不出来,这就是蜂蜜!至于另有少数不法分子通过明矾+白糖水+酱油调出来的,甚至用硫酸来酸解白糖而来的,那个是质监部门的主要打击对象,难成气候,冰山一角,不值一提。有没有人问过自己“为什么现在的蜂蜜依然是十到三十块一斤”这个问题呢?是不是蜜蜂场越来越多了?花越来越多了?再看看三十年前的“大哥大”,一部就得一万多,而目前流行的手机也就几千元,这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然而,蜂蜜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么?那还何来的“纯天然”??再对比一下猪牛肉等前后三十年的价格变化以及大众的消费水平,你就可以明白目前市面上的“蜂蜜”有多少是真的了。大*兔奶糖都已经30块一斤了,可想而知那些标谤“纯天然”的蜂蜜却依旧是二三十一斤是怎么一回事。记得某个砖家曾经说过,“蜂蜜就是糖浆,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此时此刻,该信了吧?因为“蜂蜜”一词在经历三十年的变迁之后,已经完全与“糖浆”划上了等号!甚至,连砖家可能都未曾见识过真正的纯正蜂蜜,你让他怎么去检测?什么蜜蜂啊、花蜜啊,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靠边站了,在大众市场面前,已无多少立足之地。“假作真时真亦假”用来形容目前的“蜂蜜”一词可谓最贴切不过了,也因此,小编才用“小蜜”一词来以示区分。以下一句为小编瞎说的,别当真,因为并无实质证据: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蜂蜜”,估计有90%以上是假的,有9%是不纯的,只有1%是你亲戚家的。说得好像有点远了,下面回归正题。==========================1.闻:打开盖子,如果你闻到的是刺鼻的气味,用力一吸甚至有可能被呛到的话,那绝对是假的;如果闻到的是浓郁的糖香味(例如麦牙糖)、香精味或者是其它你说不出来的味道,那也是假的;如果根本什么味也闻不出来,即便是真,不要也罢。真正的生鲜蜂蜜,会让你一闻就闻到淡淡的花香味,夹杂着一点蜂腊的气味(什么是蜂腊的气味,大部分人不闻过不清楚,也不方便用文字描述,在此略过),关键是不管你怎么用力去闻,都不会让你有呛鼻的感觉,越闻你会越想闻,那就基本对头了,得相信自己的嗅觉。-----至于小编前两周在某宝旗舰店买来测试的那几瓶是什么味,就不在此说了,可以自己买来试试,反正也不贵,均在20-30这个区间。不怕你不识货,就怕你不去货比货。不过,如果你拿张97版的假币和05版的假币来比,没有任何意义。得想办法弄张真币来对一对。
2、2.品:真蜂蜜的甜,不是在嘴的两侧,而是在喉咙、在嘴唇!因为真蜂蜜中含有生物碱,会让你有一种辣喉的感觉!(注意,不是辣椒那种辣,注意区分,别误会)一口茁桁仨琏纯蜜下去,有可能直接就把你呛到!但过后你才会发现,是一种悠长而细腻的甜,并且会让你不自觉地吞口水、动舌头和舔嘴唇,如果你没有这些动作出现,那你应该怀疑你在吃的极可能只是糖浆。另外,真正的纯蜂蜜你是无法当零食一样连续吃上几口的,因为那甜度比你想像中的要甜好几倍!并且,好物莫须多,即便是成年人,每天蜂蜜的摄入量以低于50g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100g,贵在坚持,而不是指望吃一顿饱就瘦下去或者变成了白里透红。记住,这才是干货:真蜜是让你甜到呛喉咙,而不是让你闻到呛鼻子;假蜜则是让你闻到呛鼻子,但吃起来除了甜还是甜,只是嘴巴里甜,嘴唇和喉咙并没什么感觉!你甚至可以不加稀释地当零食一样连续去吃上几口。------测试结果:(以下为小编个人的主观感受,别当真)矿泉水瓶的小蜜,神奇而多变——当用40度以下的温水稀释后是一种纯正的甘甜味,与白糖水有天渊之别;当用65度的水冲的时候她就开始变味了,甜味中夹杂着微酸,那酸味不像柠檬那种酸,而是类似某些果子未成熟之前的那种酸;当再用85度的泡茶用的水来冲的时候,她又变味了,这次没了酸味,而是蜂腊味变浓了!有可能是因为蜜中夹杂着的微小花粉以及蜂巢蜂腊颗粒开始融化所致。某花牌纯天然蜂蜜:不管用40度、65度的还是用85度的水冲泡,最终的口感没任何差别,嘴巴里掠过一阵子甜味,我把它比喻成溶解后的白糖水差不多的感觉。仅仅试了五六口,就没往下试了。当我去旗舰店评价的时候,不小心看了其他买家的追评(追评的一般都是用后感,比较真实)内容之后,小编就更加不敢再去试了。其它两瓶没试过,不作评论,有需要可以自行去某宝旗舰店翻看别人评论。(只看有追评的最好带图的就行,默认好评的不用看,这个我想建议马总改改,把默认的好评一律改成中立,作弃权票论取)
3、3.观:当你分出真假后,再去看品质分档次。光看,你是基本看不出真假的,本来就是吃的东西,你得先用你的嗅觉和味觉去辨别真假!不过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可先从经济学角度去排除很大一部分——以目前的消费水平以及物价水平来衡量,几十元能买到啥?那自然是人造糖浆了。如果觉得自己几十元买到了真正100%小蜜蜂采花蜜所酿成的成熟好蜜,有两个可能,要么是你亲戚家的,要么就是行贿你的。高价货未必就是好,但便宜肯定没好货,这是自然法则。当你分出真假后,再去看品质分档次,品质高低你用闻或尝是很难区别出来的!这个时候你就得用眼睛去分辨。同样是真正的蜂蜜,春蜜与冬蜜就有很大差别,春蜜由于春天雨水多,水份相对较大,蜜液相对较稀,这就是众人常说的波美度问题。波美度高低倒不太难区分,可通过滴珠和拉丝来看(这个网上说到烂了,相信大家已经懂了),滴到纸巾或者报纸上,如果成珠且久久不散则代表含水量较低;如果很快就散开了,则代表含水量大。同样,如果用筷子弄一点往上提起的时候,呈丝线状,并且在断的时候,那断线有回弹,则代表含水量较低;如果无法拉丝甚至呈水滴状,则代表含水量大。注意!含水量与掺水、沾水的有本质区别!纯正蜂蜜如果沾到冷水或者掺了冷水极容易变质!早期的蜂蜜掺假并不是掺冷水,而是掺入白砂糖加水煮沸过后再放冷的糖浆。干货又来了:含水量的多少只能代表品质的高低,但不能说明真假——含水量较大的春蜜它还是真蜜,含水量极低的果葡糖浆它还是假蜜!所以,以上顺序千万别搞反了!记住要先分真假,再辨好坏。拿一瓶糖浆来说波美度,那叫瞎搞,浪费时间!现在大多数“蜂蜜”厂商都爱一上来就拿波美度来坑人,其实,我只想说,波美度>42的果葡糖浆你还是糖浆,哪怕你的含水量为0,也变不成真的蜂蜜。波美度极高的补车胎胶水含水量够低吧?谁敢试一口?-----波美度测试报告请看图,图上用的是旧报纸,所以变化极慢,小编等了十多分钟都难分高下。但当小编换成某柔牌抽取式面巾纸来试的时候,速度又太快了,没来得及拍照,只说结果,你可以不当真:桌面放两张面巾纸,各滴一滴下去——全部在前5秒内均成珠,和滴报纸的测试结果一致,但很快就开始变扁平摊下去了;30秒过后,全部在最外围一圈可见有渗水/油状,还是看不出差别;三分钟过后,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翻看纸背!第一张,全部渗透!第二张,有三个渗透,一个空白,至于是哪个这么特殊,小编就不说了,怕捅出问题来。------另外小编还分别试了网上所说的用瓶子加冷水(小编贪方便用的自来水)稀释来摇晃的办法,但结果相信会令大家很失望——均没有很明显的气泡产生……小编也不相信,但结果的确是如此。后来小编通过百度搜了大量资料,出处在哪忘了(小编一时没记下在此深表歉意),反正也不是过于紧要的知识产权内容,大概描述是:真正的蜂蜜在加热情况下会冒大量的气泡——这个小编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十多年前小编吃过一次中药,其中药方需要用到蜂蜜,不过不是生鲜蜜,而是炼蜜——即将生鲜蜂蜜放到砂锅中加热至沸腾,再慢火煮一段时间。当沸腾刚开始的瞬间,把小编吓坏了!本来就没多少的蜂蜜,但一下子起了很多泡沫!可能火太猛了,泡沫直接就满了出来!比摇晃过后再开的啤酒甚至香槟喷出来的泡沫还要多!吓得我赶紧把整个锅拿了起来……当时小编还没接触网络,不懂得像现在这样百度资料,根本不懂是怎么一回事。现在翻看网上的电子医书才看过类似描述:炼蜜者,先大火烧开,掠去泡沫,再慢火煎至滴水成珠……这个相信很多年轻人都不懂,真正的蜂蜜,是分生鲜蜜和炼蜜的(即经高温加热过),生鲜蜜偏凉性,有一定的杀菌能力,有大量怕热的活性酶等成份;而炼蜜则属温性,作药引为多,即药用价值,中药方中常用到。另在网上看到有些描述是,春蜜由于含水量较大,容易发酵,因此摇晃容易产生气泡(不加水稀释也会)。至于假蜜加热至沸腾会不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小编未作测试;待测试过后再来此补充。
4、4.查:用你的智慧,刨根究底!要想获得真正的上乘好蜜,还得看她的产地、用料以及制造者!为何?这个是由蜂蜜的天然特性决定的。既然是天收墩芬蓥然,就要对得起“天然”这两个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出来的自然物质就是不同的!“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引自《晏子春秋·杂下之十》生态环境条件即物种形成的地理、气候、水质、土壤、生物链是物种成型的前提和关键,万物都是环境的产物,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物种自然会存在差异。再来重新看一下百度词条关于蜂蜜的定义: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从这句话当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首先就是蜜蜂,现在国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正是中华小蜜蜂;另一种是引进的意大利蜂,不清楚二者区别没关系,待小编收集整理好再单独总结一下,有空可再找来看看,暂且你先把此二者当作一个是本地大豆一个是转基因大豆来看待好了。蜂蜜的智造者正是蜜蜂——动物界的建筑师之一,而不是所谓的蜂蜜加工厂!至于是中蜂产的好还是意蜂产的好呢,另篇再说。其次是开花植物,不但有些花没有蜜,而且各地所产的植物物种因气候条件的不同有极大差异!北京产出了荔枝蜜龙眼蜜,广东产出了洋槐蜜油菜蜜,你信么?除了气候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也有很大差别,像北京河北这些常年受雾霾笼罩的地区,更别说什么工业污染了,能产出好蜜么?前几天又沙尘污染“爆表”了。这个就是为何要看她的产地的原因之一。产蜂蜜的用料,得是良好环境中的鲜花,而不是由玉米甚至过期大米经工业制造而来的果葡糖浆,更不是明矾+酱油+白砂糖。-----------------网上还有好多鉴别方法,化学反应的办法一般人嫌麻烦操作不来;用烧红的铁丝插进去然后看表面是否留有焦炭的话,小编没酒精灯,也没试过,不过依小编看来,此法应该是古人用来辨别是否搓入蔗糖(古时候人造果糖还未发明)的方法;但现在的蜂蜜造假技术已经更新了好几代,主要不是掺假,而是直接用生物技术,用的高科技啊!用人造果糖+葡萄糖勾兑而来了,此法还是否行之有效,会否已经过时了?有待考证;如果不是看表面是否有焦炭残留,而是闻花香味,那何必多此一举,不用烧直接闻不就行了?不过还是那句话“不怕你不识货,就怕你货比货”,搞几件来试过对比过后,你就会发现前面所说的一二条最靠谱——闻和品!食物嘛,最终还是得相信自己的感官享受。当你尝试过一两次真货以后,你很快就能记住那种真正属于蜂蜜特有的味道,下次你就不会那么容易上当了——一直都是吃着假蜂蜜长大的小朋友则可以略过此文,当没看过好了。反正市面上的都差不太多,挑便宜的吃就好。价格排除法相信可以帮大家排除很大一部分——重复一下:高价货未必一定就是真就是好,但太便宜的肯定没好货,自己去衡量一下目前国内的消费水平去到哪个程度就会明白。没进过市场的可以参考一下:(小编前两天进菜市场得来的价格·广州)黄牛肉 ¥38/500g猪排骨 ¥24/500g大*兔奶糖 ¥30/500g(这个是小编前几天逛某宝的时候抄的,看销量还蛮大的啊)
5、以上几项,总结下来就是:闻其香,品其味,去伪存真;观其纯,查其源,泾浊渭清。----------------纯手动打造,根据前人的经验再结合自身三十年的亲身体会用心推理总结而来,绝非单纯的粘贴复制品。当中若有不当言论请告知小编修正,一个人的经验体会毕竟有限,得集思广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