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困生的自我能效感
1、课前“三分钟练习”时,为学困生准备一些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由于后进生基础差、起点低,因此就选择一些简单的与新课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跛星笸浊让他们进行回答,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减缓接受新知识的坡度。抓住他们回答中每一点细微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消除了学困生心理上的压抑感,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成功的开始,使他们能够充满信心地学下去。
2、课堂提问时,优先让学困生回答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学困生接受新知识慢,表达能差,课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害怕答错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长期这样自我能效感就会降低。所以教师一定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
3、课堂评价时,对学困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及时和艺术。学困生往往注意力不太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差,接受能力又弱,学习方法大多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上课时常常怕自己被老师叫着回答不上。所以对他们提问时要讲究艺术,坚持“慎重、不伤其自尊心”的原则,避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坚持多表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如果简单的问题答错了不要批评更不能讥讽,也不要不做评价就让他们坐下去,而是要耐心的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帮助他把问题答对。这样既帮助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对于原来没有答对的问题印象也一定深刻。
4、课堂练习时,教师要走下讲台,优先给学困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学困生往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对新知识的应用肯定存在问题,一些旧知识的遗忘也是对新知识应用的障碍,同时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差,容易出错。这时教师应及时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找出并订正,对于典型的错误还需投影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找出,教师加以强调。
5、布置作业时,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完成一部分或有针对性的基础练习。因为“不会做或做不完”是大多是学困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能够顺利的完成作 业,学困生体验到成功,这样就不会再惧怕和厌烦作业。
6、改善对成败的归因。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将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能力因素,因此不再做出努力。通过谈心平时的交流,让学困生明白,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虽然劝说比起行动来显得苍白无力,但是无论是什么的学生教师的话在他们的心中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