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如何正确使用汽车空调

2025-04-11 13:22:18

全城热恋的夏季来了。当你打开停靠的爱车,坐上舒适的坐椅时,你是否闻到些许刺鼻的味道?为了凉快,你是否在第一时间选择打开空调,并将车轻拔吴悃窗全部密闭,以便让车内温度迅速地降下来?这些习惯,该改改了。

就汽车里面的空气质量,我们专门用两天的时间进行了7项测试,下面,请实验数据来说话。

●实验器材

小轿车2辆

一辆为银白色,2010年6月购买,排量1.6,代号“小白”

一辆为橙色,2012年12月购买,排量1.6 ,代号“小橙”

活性炭两桶

空气除味剂一盒

测试仪:

英国PPM400ST甲醛检测仪,通过北京中国计量院CMA权威计量认证,数据准确性可达到误差±0.001。

TVOC测试仪:美国华瑞TVOC检测仪,通过北京中国计量院CMA权威计量认证,数据准确性可达到误差±0.001。

●检测项目

车内空气甲醛含量及TVOC含量(TVOC为总挥发性有机物的缩写,包括苯及苯系物等。)

(特别鸣谢:重庆旖灵科技有限公司对本次实验的大力支持)

●实验内容

1.汽车密闭12小时后的空气质量

2.密闭情况下开启空调后车内的空气质量

3.太阳暴晒6小时并密闭情况下的空气质量

4.按使用说明放置活性炭12小时后汽车密闭状态下的车内空气质量

5.按使用说明放置空气除味剂12小时后汽车密闭状态下的车内空气质量

6.开启一扇窗户情况下车内空气质量

7.开启两扇对流窗情况下车内空气质量

●测试时间

6月18日、19日两天

●参考标准

2012年3月,我国开始正式实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空气中常见的有毒有机物浓度设定了限值,其中甲醛 0.1毫克每立方米,TVOC 0.6毫克每立方米。

不过,一家4S店的经理告诉我们,《指南》只是推荐性国家标准,不是强制实施。许多汽车厂家、4S店并没有统一执行。

●实验证明

放活性炭密闭12小时,甲醛,TVOC依然超标密闭下开空调1小时,有害气体浓度增加

汽车密闭12小时

18日上午10点,“小白”在南坪某大型车库内密闭停放12小时,打开车门的一瞬间,一股刺鼻的味道直冲鼻腔。经测试,“小白”车内甲醛含量为0.217,TVOC含量为3.115。此时车内外温度均为33℃。

“小橙”在室外停车场密闭停车12小时,此时太阳已经照到了车身上。经测试,“小橙”车内温度为38℃,甲醛含量为0.269,TVOC含量为1.875。

结论:长时间密闭情况下,两辆车的甲醛及TVOC均超过参考标准,甲醛超标2倍,TVOC超标3倍到5倍。

密闭情况下开启空调1小时后

“小白”在停车场内关闭车窗开启空调一小时后,我们再次进行检测,此时车内温度为28℃,经检测,车内甲醛含量为0.243,TVOC含量为4.25。

结论:密闭情况下开启空调,有害气体浓度增加,甲醛超标2倍多,TVOC超标7倍。

太阳下暴晒6小时

“小橙”在室外继续密闭车窗经受太阳暴晒。6小时后,我们再次进行测试,技术人员一进入车内,瞬间汗水直冒,车内坐垫发烫,车内温度达到46℃。经检测,车内甲醛含量为0.273,TVOC含量为2.015。

结论:太阳暴晒下,温度增高,更有利于有害气体发挥,车内有害气体浓度会增高。一般情况下,室温达到25℃时,就是有害气体的最佳挥发温度了,气温越高,有害气体挥发的量会加大,但会在一定浓度内保持不变,因为此时有限的空间内有害气体的分子量已经饱和。

放置活性炭12小时

“小白”在停止空调运转后,我们在车内放置了两桶在超市购买的普通活性炭两桶,根据使用说明,一桶活性炭的吸附范围为6立方米,我们在“小白”车内放置了两桶活性炭,并将车窗密闭。

12小时后,我们再次对“小白”车内空气进行检测,此时车内温度为36℃。经过检测,“小白”车内的甲醛含量为0.241,TVOC为4.25。与之前的测试结果几乎没有变化,也可能是仪器的正常误差。

结论:活性炭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因为吸附速度慢,效果不是很明显。

放置空气除味剂12小时

“小橙”在密闭车窗情况下,放置超市购买的空气除味剂一盒。12个小时后,我们再次对“小橙”进行检测,一进入车内,空气除味剂的香味就传进鼻腔,此时车内温度为37℃。经检测,车内甲醛含量为0.356,TVOC含量为3.512。

结论:空气除味剂不但没有除掉有害气体,反而会让车内的甲醛含量及TVOC含量增加。这是因为,空气除味剂里面可能含有醛类及苯类分子。

密闭后开启一扇车窗

“小橙”在密闭12小时后,将副驾驶的一扇车窗全部打开,30秒钟后,车内甲醛含量为0.145,TVOC含量为0.1。比之前下降了一半多。

结论:打开车窗,车内有害气体浓度将迅速降低。

打开对流车窗后

“小橙”在打开副驾驶车窗30秒后,我们又打开了主驾驶的一扇车窗,形成空气对流。2秒钟后,车内甲醛含量为0.091,TVOC含量为0.421。此时已经接近室外的空气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结论:对流风,是对付车内有害气体的最佳法宝。

室内停车场空气

比长时间密闭的车还差

在此不得不说一个题外话,我们此次试验没有涉及到停车场的室内空气检测,但在进行车内空气检测时,我们顺便也对车外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室内停车场的空气让我们感到非常担忧,因为室内停车场的某些有害气体,比长期密闭情况下的车内空气质量更糟糕。

在检测“小白”密闭12小时后的有害气体浓度时,我们发现“小白”所处的室内停车场甲醛含量达到了0.195,超标将近2倍。而TVOC含量为1.82,也比0.6的标准超标了3倍。

清新剂、香水、洋葱不能改善车内空气

高温或暴晒后,有害气体会大量挥发

“新车的异味多半是甲醛和苯。甲醛多是来自坐椅、车顶装饰等软性内饰材料,而苯主要来自地胶。”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期从事室内空气污染车内污染及治理的李娟老师告诉我们,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车辆在生产时,内饰件要使用大量的塑料制品和黏合剂,这些都是产生车内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二是发动机长时间运转之后,不但其产生的热量会增加车内污染物的挥发,而且它本身产生的胺、烟碱等物质也会对乘员的身体造成伤害。此外,车内摆放一些劣质的毛绒玩具、靠垫等装饰物,会增加车内“甲醛”的释放源。

在夏天,车内材料在阳光下封闭暴晒后,温度增高,有害物质大量挥发,浓度可能会增加。专家说,目前一辆家庭轿车使用的黏合剂用量达5公斤以上,最高的可达27公斤。与房屋室内环境相比,车内空间更狭窄、更密闭,如果长期关闭车窗,危害性更大。

密闭情况下开空调等于慢性自杀

实验证明,密闭情况下开启空调有害气体浓度增加。

李娟老师说,车内的任何内饰组件因为材质的不同,会散发出不同的气体。仪表盘、汽车顶棚,甚至沙发里的海绵也会释放苯系物。空调风道里附着的化学物质也会被释放出来。车外燃油燃烧的尾气等也会通过细小的缝隙、空调等进入车内。在20℃~30℃的苯系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变化曲线坡度会陡然上升。一般开车门进入后开窗10秒钟车内空气就换掉了,因此不要老开空调内循环,要适时开外循环换气。

“车内如果长时间封闭,空气不流通,有害气体就不能及时排出。尤其对一些安装了劣质地胶等材料的车,地胶会释放出苯等有害气体,从而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果长期如此,无异于慢性自杀。”李娟老师说。

把炭包放车厢角落,只能吸附小范围环境里的有机物

现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是,在车内放置一些能吸附有害气体的活性炭包。活性炭确实有良好的吸附空气中有机物质的作用,但我们通过实验证明活性炭的“吸毒”能力是微乎其微的。

李老师说,很多车主在使用活性炭包的时候,习惯把炭包放在车厢的角落里,因此只能吸附车厢内小范围环境里的有机物。这无疑对于整车的空气污染来说是杯水车薪,达不到全面净化的效果。

“相比之下,打开车窗通风就显得实用许多。”李老师说,少用空调、多开窗,尽量使用自然风,加快车内外空气的交换,有助于释放车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于新车,更应该开窗让空气对流。

清新剂、香水、洋葱不能改善车内空气

市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新车除味的重点是将新车内部的异味尽量排出,如果使用空气清新剂来除去新车内的异味,那么不仅没有让车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反而会让自己吸入更多不必要的化学香氛。空气清新剂只是起到了用更加浓烈的味道掩盖新车异味的效果,对于消除新车异味没有任何帮助。

“还有不少车主喜欢在车内放瓶香水以改善车内气味,这样的做法是错的。”这位专家说,许多人通常将无异味定位为无恶味,实际上过量的香味也是异味。目前大多数香水并非天然提取物,而是化学合成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污染。在冬夏关窗开空调的季节,会在车内形成循环污染,原本的车内污染将加剧。

还有一些市民习惯使用柚子皮、烂菠萝、洋葱等物品来吸附车内“毒气”,同理,这些物品只能起到除味效果,对车内空气污染的改善没有用处。

针对一些人喜欢使用汽车内饰清洗剂的习惯,专家说,这类清洗剂一般用于清洁汽车内饰中的化纤、木质、皮革、布艺、丝绒、顶棚、坐椅、仪表台、地毯等,但这些清洗剂的主要成分是有机溶剂,包括汽油、煤油、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长期使用也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

上车后应先开窗,空调开3~5分钟后再关窗

“在上车后要先开窗,不要马上开空调。如果是在室内停车场内,一定要等车到达室外以后,空气形成对流再开空调。”

李老师说,上车后应先开窗,空调开启3~5分钟后再关闭车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时间驾驶车辆的情况下,中途也应该打开车窗通风换气,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到1小时内就应该打开车窗让空气对流。“虽然有时候检测到有害的有机化合物浓度高,但其实这些物质散发速度较慢,只要及时开窗通风,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

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还要对车内空调进行定期清洗,避免车内空气二次污染。尤其是新车,有害物质还未完全挥发,因此更应该注意。

开新车前6个月内,一定要加强通风

那么消费者还有哪些办法可以防止这些污染带来的危害呢?

李老师建议,在购买新车时,最好先进行车内环境质量检测,了解和掌握车内环境污染情况。此外,在选择车内装饰材料时,要防止一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地胶、坐套垫、胶黏剂进入车内。

在开新车的前6个月内,一定要加强通风,使车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尽快挥发。因为有害气体的挥发是一个长期过程,长达几年,一旦驾车人有不良反应,比如发现有熏眼睛、呼吸刺激甚至头晕的感觉,应该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以尽快发现和清除车内污染源。

车内驾乘人员还应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如车内开空调时不应吸烟,避免烟尘中大量的胺和烟碱附着在蒸发器表面,时间一长,遇到阴雨天或空调长时间不用,蒸发器表面就会产生霉菌。

你的头晕可能就是车内空气惹的祸

重医附二院血液科主任娄世锋说,车内比较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TVOC。甲醛、甲苯、二甲苯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甲醛可以致癌。

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

TVOC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

“很多人可能开始只是头晕,但一般都不会怀疑到车上,只认为可能是太累了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娄世锋说,如果长期在密闭情况下开车或者坐车的人,应该提高警惕。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