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三式强五脏的方法
一招三式强五脏
胃疼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专家提示,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胃疼时,不要直接揉肚子,而是采用“从阴引阳”的方法点按背部的胃腧穴。
无论是受凉导致的胃疼还是溃疡导致的胃痉挛,都可以在背部的胃腧穴和脾腧穴上找到痛点,攥紧拳强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本期节目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付国兵老师为您讲解中脘穴与脾胃的关系,中脘穴,胃腧穴,公孙穴,和胃三式等养生保健知识。
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适宜症状:
中脘穴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常用的方法:
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按摩中脘穴时应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不分时间地点,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
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公孙穴主治:
1、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3、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古代记述:久疟不嗜食,多寒热汗出,善呕,痰壅胸膈,肠鸣
公孙穴切痛,厥头面肿起,烦心,狂,多饮,不嗜卧鼓胀,霍乱,心痛,脾冷胃痛,胁胀,胁痛,食不化,肠风下血,足心热或痛,痫疾。
近人报道:头晕,胸痛,心悸,下腹部痉挛,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痛经,胎盘滞留,足趾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