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噪音对胎儿的伤害
接触强烈的噪声不仅会对孕妇的健康产生危害,而且对胎儿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接触强烈噪声(95分贝以上)后生出的孩子智商水平较同等条件下未接触噪声的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持续的噪声引起子宫频繁收缩,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此外,噪音对胎儿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对胎儿听力系统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强烈噪声(100分贝以上)使婴儿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增大,这可能是因为噪声对胎儿正在发育的听觉系统产生了抑制作用。
那胎儿接受的噪音影响是如何传播的呢?有人认为是通过母亲的听觉系统传播的,从而鼓励准妈妈使用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对胎儿的听觉系统起到保护作用。其实不然。实际上,胎儿接受的噪音是通过母亲腹壁传播的,孕妇腹部暴露于强噪声时,就会使胎儿也暴露于强噪声中。虽然母体腹壁的各种组织,如子宫、羊水及其他组织机构,对胎儿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效果也是有限的,尤其对于低频的声音,几乎没有减弱功能,此时就使得胎儿的听觉系统直接受到噪声损害。
而有些父母进行胎教时直接把耳机贴在肚皮上,就是让胎儿直接暴露于噪声中,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不仅不能达到胎教目的,还会损害胎儿听力,降低其智力水平。加拿大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曾经接受过超过85分贝以上强噪声影响的胎儿,在出生前就已经丧失了听觉敏锐度,这种影响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还会更加严重。所以,准父母在进行胎教时一定要选择有声音控制装置的专业胎教设备,例如天才宝宝胎教仪,声音可以控制在60分贝以下,2000Hz以内,避免对胎儿的听力造成损伤。
孕期噪音危害除会影响胎儿听力和智力外,还会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使其出生时体重较同龄人偏低,免疫力低下,罹患疾病的危险增大。
那如何才能远离噪音危害呢?除前文提到的正确胎教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调整饮食。平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因噪声导致的体内维生素损失,提高人体对噪声的耐受力。
第二,调整声音。严格控制家用电器和其他发声器材的音量和发声时间。
第三,减弱噪音。利用吸声材料、结构来吸收噪声;利用隔声材料或隔音罩将声源与人体阻断开来;利用消声器来减少空气对噪声的传播。
不仅如此,准妈妈一定要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短时间的噪音并不会损伤胎儿的听力,准妈妈若过分担心,反而会影响胎儿发育,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更为重要。与此同时,尽量减少接触噪音,为自己和胎儿创建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更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