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货、现货神奇均线理论
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个短铘辔嗟具有绝对意义的几何定义,无论是k线还是走势都是如此:
上涨总是从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酡箔挝棍前一低点高开始。
下跌总是从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开始。
盘整总是从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开始。所以盘整只有三种形态:开口三角形、收口三角形、矩形。实际图形通常上三者的组合,但大级别上,基本上只是其中的一种形态。
其次,一个同样具有几何数学意义的定义,价格总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一段行情,有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在价格运行轨迹上,就显示出各个高低点的连接。注意,这里说的是系统,而不是局部。就如流水一样,总是在各种阻力之间,去选择一个最小的方向。我们把一段上涨看做是吸收下跌能量的过程,物理学定律表明,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各高低点和行情之间的整体特征只有符合斐波那契数列,才能保证行情走势面积最大,从而使压强最小,保证行情整体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只要有高中数学水平就可以证明这个,在这里不多阐述了。
由于存在上涨、下跌、盘整三种情况,每一个定义至少要3个单位(K线或笔),每一个发生的概率是1/3。概率论定义小概率事件通常是指那些在一次实验中发生概率小于5%的事件,那么上涨、下跌、盘整连续发生3次的概率是1/27=3.7%,也就是上涨、下跌、盘整理论上不会超过9根k线或者笔,实际上通常不会超过6个,这个是接近5%概率的地方。
为什么盘面会走成这样,这便是理论依据所在,同时也告诉大家,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意味着,这个走势,就几乎100%要延续了,通常都意味着一种极强的走势,这就是追反弹(不是抢反弹)的理论依据所在。所以通常上涨k线要大于等6才能确定它的稳定性或者说它不是偶然发生的。
这里我们引入SMA均线系统,并将在数学上简单阐述一下它的运用逻辑,不打算深入,说多了,绝大多数人也看不懂,数学稍微好点的各位,可以自行研究。
首先,SMA均线的计算方式使得只要系统是按照阻力最小方向前进的,就必然吻合斐波那契数列的特征,对于SMA的这种理解是有独家专利的,别无二家;
其次,对于良好的SMA均线参数设置,就能在概率上将近100%地将各级别上涨、下跌、盘整的界限明确分开,从而做到将复杂的行情走势简单地完全分类,一切都一目了然。在概率上我们如何才能说明一个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呢。如果在一次事件中,假定斐波那契数列特征发生与否的概率为50%(至于为什么是50%,在这里就不证明了,这里需要对统计学及对k线组合分类有较深的研究),为使其摆脱小概率事件(0.05)的限制,就需要连续发生5次。一个斐波那契数列的全分类为:0、1、1、2、3、5、8、13、21、34、55、89、144、233。。。。那么连续三个独立的斐波那契数列组合分别为(0、1、1)、(2、3、5)、(8、13、21),那么任何任何一个组合连续发生5次的地方分别为0、1、1、2、3、5、8、13;2、3、5、8、13、21、34、55;8、13、21、34、55、89、144、233;于是三个分界点地方分别为13、55、233.当然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组合就是(0、0、0),其属于一个意义不明确的斐波那契数列组合,处于是也不是之间,这也符合世界的本源特征,世界从来都是从无到有的,从数学的角度来说,0才是真正的数学之源。于是依次展开就有0、0、0、0、1、2、3、5;于是得出5这个分界点,这是除了0之外,最小的分界点。即5、13、55、233周期SMA均线的地方是不同级别整体或均线行情分界线的地方,其理论依据就在这里,这是纯数学的。
如果将这四个级别依次分为高级别、本级别、次级别、最低级别,从而引出我们的一个重要理论: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233日均线是上一级别走势涨跌的分界线;55周期SMA均线都是本级别走势涨跌的分界线、13周期SMA均线是次级别走势涨跌的分界线;5日线是最低级别走势涨跌的分界线。另外根据日常的操作习惯和实践,我们还可以设置144均线,因为有13、21、34、55、89、144,依然是5次,也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意义,但从实战的角度来说5日线、13日线和55日线是核心的,特别是55日线,是核心的核心,因为级别越小就越符合本源特征。000、011、235.其具体的数学本源性,在这里就不再多阐述了,各位看看就有感觉。
说这么多,只是告诉大家,对于这个体系,你只需要简单相信即可,本人也是在操作实践中,以客观的价格走势为基础,以一种完全分类的思维,通过对众多指标的研究删选,才得出这个SMA的均线操作体系。再配合macd的背驰等用法,在技术上应付这个市场,已经绰绰有余了。
从之前关于均线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将走势在任何级别上都分成了四个级别。而之前关于涨、跌、盘整的概念中,我们讲到了高低点的概念,唯有把高低点找出来,我们才能明确地划分这三种行情。这里就需要用到SMA均线,通过SMA均线和K线形态,来定义高低点,我们才能有效地将走势和SMA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操作体系。
任何两条均线之间的关系有三种:靠近、接触(碰而不过)、缠绕。以线下空和线上多为标准,因为靠近或者接触而产生的高低点,都不足以对走势构成转折意义上的威胁,这些高低点在本级别图上没有意义。也就是只有缠绕前后的高低点,才是我们关于走势真正的高低点。而k线高低点的定义一样,以5线标准,它是行情走势的起点,k线于均线也构成靠近、接触(碰而不过)、缠绕三种关系,也只有缠绕前后的高低点,并使得SMA5和SMA13日均线靠近或接触才有意义。
于是我们有这样一套完整关于行情分类的理论阐述:在任何级别的任何价格走势中55周期SMA均线是本级别行情走势涨跌的分界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价格走势中13日SMA均线是次级别走势涨跌的分界线;当5日线穿越13日线,13日线拐头,意味着次级别的跌、涨或者盘整结束,其后是次级别的盘整或反向走势。当13日线穿越55日线,55日线拐头,意味着本级别的跌、涨或者盘整结束,次级别的涨、跌、盘整升级。
在这里,对于级别的划分,跟时间没有关系,高级别、本级别、次级别、最低级别,这也是你在盘面上能一眼看的到级别,跟你用几分钟、几小时、几天的图没有任何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将以上证指数来向像大家阐述一下这个体系:
按照缠绕前后高低点的连线,从而构成走势,13日线一直无法穿越55日线,并把55日线带拐头,即现在在日线上,是走势级别的盘整、跌势、盘整的组合。但盘整区间整体在下降。
而同样的图,次级别的走势如同上图,大家只要根据前面关于k线与5日线的关系,及5日线和13日线的关系,就可以划分出来。
之前我们有定义过:
上涨总是从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开始。
下跌总是从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开始。
盘整总是从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开始。
这里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就是“开始”。从某某地方开始,意味者行情转折的发生。就跟SMA的分类理论一样,结束意味着开始。只有当我们看到这种特征就表面行情才有可能要转折,所有的转折必然从这样的特征开始。对于走势从定义上已经是一目了然的概念了,就不阐述了。对于K线,需要引进k线分型的概念,其实是跟走势是一样的,因为对于K线我们也可以类走势处理,将k线的高低点依次相连,自然就是走势,反之,将高低点依次组合,也自然成了k线。这个简单的概念,因为太常识化了,以至绝大多数的人觉得没什么用,就如上涨、下跌、盘整的定义一样。对于k线走势,一定从一根k线的高低点依次降低或这升高开始,从而必然形成如下形态的k线组合:顶分型和底分型,即正品字型3k线组合或倒品字3k线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