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2025-04-27 01:02:34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岁以前幼儿的美术能力是随着认识水平和思维发展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的,孩子们一般能表现他认识过的事物,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选择一些接近学生实际的题材,如画圆形的练习单一的练习肯定很枯燥,让学生画太阳吃糖葫芦、画西瓜等练习,学生的印象就很深刻。 美术内容选择一定要突破以涂色、简单的线条画为主的模式,为孩子提供多种材料,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们用材料大胆地表现他们感受强烈的事物,如“妈妈给我洗澡”、“下雨了”、“彩虹”、“柳树”、“蝴蝶”。

2、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奚薮巴赳儿童发展的新理念向实践转化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却有很多教师把握不准,往往出禊耗髻编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融为一体。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完成“作品”的愿望非常迫切,会用较长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示范,而学生则坐着听老师讲,看老师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假思索地模仿。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难以发挥。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坚持在支持中引导,使教育与发展融为一体。具体地说,要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操作尝试、探索发现中去理解知识、学习技能。

3、重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其实,学生美术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至于结果,无论成功与否,在学生看来都是“最好”的。教师只用一个预设目标去评价学生,有悖于学生美术教育的目标。首先,要重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智障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其次,评价中要重视智障学生的探索与创造精神。教师应允许学生在创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再次,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