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邮票是否处理过二胶,下水,上光

2025-04-27 21:49:33

  草纸 由于本身纸劢实醭萱张纤维粗大,所以不能用放大镜看细节问题,不像 JT ,本身纤维就比较小了,用放大镜看,就太不平整了。

  拿到票,首先看看颜色是否正常,不要白的很假那种,不好把握分寸颜色正常。草纸票 大多雕刻凸版除了部分原版票外,大多是背面有压痕,凸版印刷的痕迹,图案轮廓明显,部分细节线条在背面很好看,规则分布背面轮廓清晰,细节线条明显,与周边平整部分界限明显,规则。

  正面 票边,观察 平整,有点类似现在部分无纺布的感觉,致密,无凹凸感,注意用不用放大镜在票面上看, 感觉有纤细的毛刺。

  背面 找到无凸版印刷痕迹的区域,

  对着光看,(不用放大镜) 无凹凸痕迹,致密,纤维紧凑,有纤细毛刺感觉,

  侧光看,票背面,强光,台灯比较好,看背面,地毯式扫描,是否有细微的折痕,如果有,但不明显,折痕处颜色异常,说明处理过,部分是蒸汽熏的 ,在折的2侧,纤维会有松散的感觉 ,附近的票面发硬

  镊子夹票,扇动 几下,感觉下票的韧性,草纸票大多比较发硬,时间太长了,纸发硬。所以以发硬不算好,判断是否下水。

  另外就是有厚、 薄 草纸票,厚草纸,不好区分,上述都是薄 草纸票的区分。

  反正总体 就是推断个下水概率。

  除非有非常明显的下水迹象和处理迹象,比如票不平整了,凸版线条松散,不清晰,折痕,修复,同套票,几枚异常,大多数草纸票下水后,凸版的痕迹就不明显了,这个比较好区分,所以多看草纸票,多琢磨下,就能分出来了。

  举个例子

  特35 雕刻版,背面 凸版 痕迹也明显,但下水后,凸版印刷痕迹就没了

  票上那个框,背后就看不出痕迹了,未下水,有非常清晰的轮廓

  二胶票的大体特点是:首先给人的直观感觉是,胶层薄厚不均,胶面发乌、发青、少光泽,二胶邮票因为都是经水洗过,所以手感也与原胶不同,二 胶 票给人的手感大体有两种类型:

  1 如果胶上的太薄,邮票给人的手感是特别软,缺少原胶邮票的柔韧感,原胶邮票在压弯后松开手,几乎能恢复原状,二 胶 邮票则无力恢复原状。

  2 如果胶上的过厚,邮票给人的手感是特别发“僵”、发“硬”,有种能折断的感觉。

  看票边 白色区域,仔细盯着看,白边应该非常平整光滑,如果发现不平滑,就确认他为2胶或下水,并且把1圈白边都看完,都平滑才行,防止 蒸汽 或者 下水,小部分处理。这个平滑的感觉要和部分铜板纸的感觉才好,但比铜板纸要略逊些,但绝不是 A4 那种,粗糟的感觉,如果类似 A4 那种感觉,就判断为下水,邮票的白边比 A4 复印纸的纸张要更加平整光滑,不信你们比较1下。出现 类似A4纸亚光感觉,就判断下水

  所谓 亚光,就是出现了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光线四处反射,而出现亚光。未下水的,你反正能找到1个方向,看到的是光线的全反射,单一方向反射,因为他光滑,表面光线 射上去,都朝 1个方向反射,你就拿着票面在光下几个方向侧光照,只要出现1个方向上是亮的 ,就问题不大

  几个方向都不亮,细看,象 A4 那种 粗糟表面,得下水了,概率高,不要了,换套面上白边亮, 邮商 拿版票都不看票,看的是版票边,不是看平整否 ,是看细节。白边出现了,白色洗丝,就是过了水的 ,他们不说的,都死盯着白边看,哈哈。

  老票一过水,白边就出细丝,其实就是纤维泡开了

  部分下水了,要看背面,正面致密,粗糟的,亚光,就淘汰了,细看凹凸不平滑的,准过水。

  为什么用光滑玉块压票?

  1上平整,

  2 是使表面出现平滑,出现亮光

  3 是出现弓起,弓起有可用书夹着票卷起来,就弓了

  所以如果拿到票,对着光看,出现的平整痕迹是斜的或者乱的,就是碾压过的,淘汰!或者是出现部分亮光,淘汰。一部分没亮光,就是处理了部分位置。

  所以碾压痕迹也很重要,看到是部分碾压痕迹,斜着的、乱着的,就淘汰,草纸票下水他们不敢碾压,压了就完了,凸版痕迹就平了。

  JT 80% 都碾压,甚至 原胶 ,正面感觉差点的,他们也手工处理,给上光,部分亮,或者斜着亮,乱着亮,包括明显碾压痕迹的,都是处理票。斜的定义不好定啊,哪边算斜:只要不是上下或左右的,都是斜。他们碾票才不管这个,装进护邮袋 ,上面垫上纸就碾,哪还管方向啊,因此碾过后,弓起也就不自然了,比如对角弓,拧着弓,你没看到碾背面的吧,都是碾正面 ,上光啊,呵呵,上光就是上平!

  看亮,侧着看,垂直看不到亮,自然弓起,票面鲜亮,正常亮,你可以尝试找个烂票下个水,在干燥后,碾压一下,就明白了,碾压的票面,不自然,亮光不自然,票面有痕迹。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