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见闻:[21]世界遗产鹿苑寺
鹿苑寺是京都府的旅游名片,那天一旅邯佤践进入景点,第一感觉是:美,太美了。目睹此绚丽景色,顿时被镇住了!尽管周边参观者络绎不绝,人潮如涌,都没撼动此画面传递给人以超宁静感觉!蔚蓝的天空映入湖中更出彩了,悠悠的白云悄然地从湖面掠过。凝视湖心,美得心如止水。
金碧辉煌
1、京都的鹿苑寺(也称金阁寺)是一处日本著名的古刹,这里不仅是来京都必到的观光名胜,也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作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重要历史建筑,1994年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框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日本很多保持至今的古建筑均使用木材兴建,而这类建材的一个致命伤就是怕火!据历史记载此景点的大部分建筑物都在战火纷飞中(应仁之乱)遭到焚毁,只有主要建筑物舍利殿幸免于难,成为北山文化唯一的遗址。
3、刚刚还在为这座金碧辉煌的古建筑免遭战火而感到庆幸,未曾想一句“但是”把这种美好的祈愿化为泡影!1950年时,一名21岁的见习僧人纵火自焚使这座亭阁毁于一旦!连供奉在舍利殿中的国宝一并化为乌有,哀哉。
4、创造无与伦比美景的,是人。那些能工巧匠通过他们的双手和聪慧的才智刻写了辉煌的历史,而留给后人无限遐想…… 毁掉美景的,亦是人!少则,一人毁掉一栋楼,多则,数人毁掉一座城!防不胜防,令人扼腕呀!
5、命运多舛的名胜,毁于一旦的古迹,正思索着……轻微而急促的“沪语谐音:四面没山”(日语意即:对不起)在身后响起,收起相机回头一看,原来一群小学生正在此围栏边合影,马上欠身,腾出宝地让他们留影……
6、无论何因,一位僧人自焚,还要将一处国宝名胜一起陪葬,怎么看都是日本国的一大悲剧!轰动,扼腕,鄙视,愤怒,一石激起千层浪。并引起了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强烈关注,并以此为题材撰写了一本《金莎鲳伤涎阁寺》,畅销全国……
7、该寺院正名为“鹿苑寺”,主要建筑物“舍利殿”也是因为供奉有僧人舍利而得名。然而,人们更愿意称其为“金阁寺”,因为此楼的二三楼外墙上面都是镀金箔的,《金阁寺》小说也是成就这一朗朗上口昵称的主因之一……
8、披金戴银并不是此国宝的唯一亮点,仔细一看,这栋建筑物竟然将三种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且协调完美!一楼延续了藤原时代的“法水院”,二楼系镰仓时期的“潮音洞”,三楼则为中国唐朝的“究竟顶”。
9、再走近点,来个近镜头看看清楚:一楼属于寝殿造建筑风格,二楼归属于潮音洞(亦称武家造)风格,三楼属于禅宗佛殿风格,整体又是逐层收拢的宝塔状结构,飞檐翘角,顶端还有一只象征吉祥的金凤凰装饰,甚美!
10、还有值得一书的是庭院中的是那些修剪得如同雕塑般的松柏,据说庭院中的这棵巨松是日本的顶级松爷!层层支架托充全煲镆起一座座小青山,座座小青山又塑造了一尊独一无二的巍峨巨松。绿色给寺院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生机。此古树名为:“陆舟之松”,是足利义满将军栽种的盆栽,形状犹如一艘扬帆的船,树龄现在已有600多年之长……
11、下图是寺院中的小卖部,只不过它的构造和鹿苑寺中的建筑物很搭调,大大的茅草屋犹如一顶斗笠,微光一照,两扇橱窗好似忽闪的大眼,对游客说:“掏钱吧!”,整体来看是否也有点金碧辉煌的感觉?
12、这里的庭院仿效了衣笠山的池泉回游模式,赋形石诸多,此景就是源自于中国鲤鱼跳龙门的典故,池中鲤鱼翘首欲跃龙门,汩汩的清泉顺坡而泄,更为这典故增添了动感……鲤鱼跃起,过门为龙,逆水而上,不进则退!
13、猜猜看,黄色的箱子是何物?有何功能?甲猜:“自动售门票机”错!乙猜:“自动售明信片机”不对!好了,好了,也别猜了,去过的都知道是什么,没去过的很难知道是什么!这是自动求签机!投币自动出签条……
14、信不信这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花小钱来一个心灵上的安慰,也未尝不可。此时正好让我们巧遇电工开求签箱维护的场景,让人有点啼笑皆非,要是老师傅的手势稍有异常,求签人的命运可能就会扑朔迷离了……
15、很多学生摸样的小女孩虔诚求签之后,都会将凶签系在寺院专设的绳索上面,并将吉签留给自己,并合掌祈愿神灵能够保佑自己,好运如愿。不知道这些学生是否来求学业顺畅的?如果是,那便说明日本学生的课业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16、折返再看了一眼。金碧辉煌的金阁寺犹如静静停泊在岸边的船舫,微波粼粼,宛若舟艇在港湾中随波荡漾。湛蓝的海水中浮起一尊石龟,两株翠松将这尊长寿龟牢牢地定在湖心,山峦起伏,苍翠环绕,风景如画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京都古城秀美华贵的胜景被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