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宅遗址中的大量陶器说明那一时期的人过上了什么生活
上宅遗址中的大量陶器说明那一时期的人过上了刀耕火种的生活。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讵畿缤耒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
扩展资料:
上宅文化遗址位于京东平谷境内,距今约六千至八千年,应属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谷区内。包括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属于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上宅遗址1984年发现并试掘,1985~1988年进行考古发掘。
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米,面积约5 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4米。总发掘面积3 500余平方米,出土器物3 000余件。发掘出长80余米、宽9米的东西走向灰沟1条和陶窑1座。灰沟东浅西深,东段分岔为2条小灰沟,陶窑位于2条小灰沟之间。
上宅遗址的地层堆积可分为8层:
第1层,耕土层;
第2层,灰黄色土,质地松散,厚0.31~1米,出土唐辽砖瓦、陶瓷碎片,此层下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
第3层,浅灰色细粉砂土,厚0.2~0.3米,出土细泥红陶残片;
第4层,灰黄色粉细砂土,厚0.3~0.5米,出土泥质红褐陶、夹砂红褐陶和少量泥质灰陶及石器;
第5层,暗褐色细粉砂土,厚1米,含大量炭屑、炭块及炭化果核,出土大量细石器、石器、陶器以及陶塑和石刻;
第6层,青灰色土,干燥后近灰黄色,土质较硬,厚0.5米,出土夹砂陶器和石器,陶器种类少于第5层;
第7层,黑灰色粉砂粘土,厚0.3米,出土的陶器、石器种类与第6层相近,数量较少;
第8层,灰黄色粉砂粘土,厚1米,出土较少网格纹厚胎夹砂红褐陶片。
1989年建成上宅文化陈列馆,是中国第一所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专题陈列馆。
2019年5月16日,上宅文化遗址已正式申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并筹建上宅文化博物馆和上宅考古遗址公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刀耕火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时期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宅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