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交易四大注意事项
1、家庭人口如何计算经济适用房的申请人及其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必须具有城镇户口,包含了符合当地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和单位的集体户口人员;申请人与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的关系,必须是夫妻关系或父母、子女关系,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单身市民可以单独申请。申请人夫妇及其未婚子女,同户口父母、已婚子女及其家庭成员,根据申请人的意愿,可计算为家庭人口;户籍因就学(不含出国留学)、服兵役等原因迁移出本市的,可计算为家庭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未作处理的成员不计入家庭人口。
2、住房面积如何计算申购经济适用房还有一项硬性条件,就是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7平方米。申请家庭纳入审核范围的住房包括已购买的房改房;按政府优惠政策购买的解困房、安居房、经济适用住房、参加单位内部集资建房、拆迁安置新社区住房等;申请建造的住房、拆迁安置新社区住房等;自有私房和通过继承、赠与等方式取得的各类私有住房;通过市场方式购买的商品房、二手房、存量住房;已交易出售的所有住房;已拆迁补偿的住房(含以货币方式取得的拆迁安置款的原住房,或以产权交换方式确定的回迁住房)。 另外,申请人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须作为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参与申请、实行家庭成员全名制。
3、人均可支配收入如何计算 根据规定,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低于1080元的家庭才有资格申购经济沾咎悉能适用房。家庭年人们倪玺骋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根据有关规定,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也就是说,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 其中,家庭总收入指所有家庭成员一年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产和借贷收入。其中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红利、保险利益、出租房屋收入。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保险收入(含失业保险)、赡养收入、捐赠收入。 市民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开具收入证明。如果申请家庭成员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由所在单位的劳资部门核定,加盖劳资专用章和单位公章;若申请家庭成员属企业职工的,由所在单位的劳资部门核定,加盖劳资专用章和单位公章;所在单位未设劳动工资管理机构的,加盖单位公章;申请家庭成员属灵活就业人员的,由户籍所在街道办事处审核;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居住地街道办事处确认后提供给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审核。
4、如何审查和公示 按照要求,居委会接到经济适用房购买申请后,将在3个工作日内到申请人家庭实地走访,核查其住房条件和经济情况,街道办事处审核汇总后送交房改办住建办复核。 符合资格的申请人将在其所在街道办事处、区国土房管局进行为期15天的现场公示,同时在国土房管局网站和媒体公示。
5、合同及补充合同 按新《合同法》规定,实行约定优先原则,所以在合同或补充合同中的条款必须签订全面。购房者应在充分了解和考察预售许可证、项目施工情况、产权问题?有些经济适用房项目是某些单位自建房或联建房,购买前一定要问清销售许可证和产权等重要情况、物业管理等基础上,仔细研究清楚合同的每一项,并在补充条款中对交房时间、面积误差、关键的配套设施加以约定,并注明开发商在每项违约时的惩罚办法,必要时请专业律师,考虑清楚了再签才比较妥当。不要偏信广告宣传或是售楼人员的口头承诺,否则后悔莫及。
6、交房 房建好后,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竣工验收和装修装饰等程序后便可入住了,在开发商交房时别忘了向开发商要“使用说明书”和“质量保证书”两书。这过程的许多问题最好都一一搞清楚为佳。 由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首次将集资、合作建房纳入经济适用房的范畴。《办法》还规定,此前已经购买和签订买卖合同或协议的经济适用住房,仍按当地原有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