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知识总复习:[10]八上 大气层

2025-04-05 10:23:32

第一节大气层

1.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对流层:A对流运动剧烈B两极薄, 赤道厚C占3/4的大气质量

平流层:A臭氧集中在此 B气流平缓,适于飞行中间层:陨石在此燃尽。

暖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2.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

3.如果没有大气层: A地球上没有生命 B地球上没有声音 C昼夜的温差大

D受陨石袭击E受紫外线直接照射

4.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A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

B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

C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

第二节 天气和气温

1.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

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2.天气于气候的区别:

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

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3.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

A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 B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

C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

4.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两点,最低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A马德堡半球实验 B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

2.特点:A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应用:高山反应。

C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3.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

4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 多为阴雨天气

5.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1.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应用:高压锅

2.气压降低,沸点减小实验手段: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第五节 风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风的基本要素:风速和风向风速通常用级表示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往北吹:南风 O——东风

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1 .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2.测湿度的工具:干湿球温度计

结构:有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

原理: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

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

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干湿差小; 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干湿差大

3.降水的条件:A充足的水汽(相对湿度达到100%)

B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有凝结核, 水汽可以凝结变大

4.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 人工降水的方式: 1.降温打干冰 2.凝结核打碘化银

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样

1.天气图 :表现不同地方天气信息的地图等压线 :气压相等的地方连成的线

2.天气系统:A高压 :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天气:晴朗干燥

B低压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天气:阴雨天气

C冷锋 :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并向暖空气方向移动, 天气: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D暖锋 :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并向冷空气方向移动,天气:降雨、过后气温升高

F台风 :低压气旋,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

锋面雨: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又叫梅雨

对流雨:长发生在副热带地区,雨量大,范围小,时间短。

4.探究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使—实验设计—得出结论—相互交流

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天气: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气候:长时间;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原因:太阳辐射不均匀。

主要是对气温的影响:A 年平均气温赤道附近高,两极低 B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 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2)海拔高:温度低植被稀少海拔低:温度高植被茂盛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1.比热----单位质量(1千克)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水的比热:4200 J/(kg.℃)

表示地含义: 1千克水,温度温度升高(降低)1℃,要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00焦

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Q = Cm∆t---表示变化的温度C表示比热m 表示质量

5.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如沙土

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如水

6.季风产生的机理: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冬季相反

7.我国气候可以分为 : 季风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我省)温带季风气候

: 非季风区:温带大陆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8. 冬季,我国盛行北方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我国盛行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9.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10.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洪水。主要原因:乱砍乱伐,回湖造田,环境污染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