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1、第一环节:预习探究 “出示预习提纲”。做好这一步,教师的备课至关重要。备课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方法。明确课标的要求、教材及链接知识的延伸、拓展、迁移,了解教材背景、教学场景、学生情感、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以及社会文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预习成为深入学习的储备和先导。 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大体了解文章内容,了解相关的知识资料,为进一步理解和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完成预习要求”。预习时,教师要作充分的指导.从预习内容上,要指导学生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扩展延伸;从预习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多读、深思、会问、善议、精评;从学习习惯上,要指导学生逐步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此环节要避免成为形式化的练习,避免只关注结果,不重视过程。
2、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强化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学生的水平不同,知识经验不同,预习的收获不同,学习的目标达成度存在着差异。小组内交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人人有进步,有提高。交流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交流的态度、倾听的习惯、表述语言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个性化和善于分享别人成果等品质的培养。 “教师点拨、纠误、引申”强化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效果。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敏锐发现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哪怕是一点新见解,都应给予鼓励。对于错误认识要及时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教师的纠误要针对具体内容作具体要求,对于有思考空间的题目,不是要求学生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避免走入简单形式上的统一答案的误区。
3、第三环节:品读体验此环节是策略的核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关键把握以下三点:(1)理清三稍僚敉视个层次:品悟-欣赏-评价(2)抓住重点句段。什么是重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只有一个地球》,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夜的工作》中表现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的句段;在文章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文章中心的语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突出文中人物性格、品质的段落,如《丰碑》中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军神》中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描写和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如《草原》、《可爱的草塘》等文中描写草原、草塘景色的段落;学生读书后最困惑的地方,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为什么“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引发研究学习的知识点,如《新型玻璃》中的几种玻璃“新”在哪里?新出现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如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词语、句式、描写手法等。(3)重视个性化阅读
4、第四环节:巩固延伸 本环节要求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相关巩固、应用、拓展训练。“本文基础知识点”指字词句段篇等基本功训练点,也就是学习本文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形成的语文能力。